第三章 黨爭的開始:端王集團的驚世廢立陰謀(第6/7頁)

內城的城墻上共有九道城門,比如北面的德勝門(專走兵車),南面的宣武門(專走囚車,拉出去就是菜市口),東面的朝陽門(正對著京杭大運河的終點通州,專走糧車),西面的西直門(正對著玉泉山,專走水車);而外城就並不是環繞內城修建的,它只是在內城以南的區域,北面為“尊”,所以北面是不能有的。內外城之間除了隔著一道圍墻,還有一條護城河,而外城也是有城墻的,從最西面的廣安門到最東邊的東便門,總共有七道門。

好吧,說了這麽多,其實我們要了解的並不是地理知識,而是北京的軍事布局。從外城到皇宮,“北京城”總共有四座城墻,二十四道城門,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內九外七宮皇各四。這些城墻高大雄偉,最高處可達10米,頂部最厚竟然可達16米,並排走好幾駕馬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城墻修得如此高大堅固,自然不只是為了氣派。

這是四道堅固異常的環形連體碉堡,因為高,所以你很難爬上去,因為厚,所以你很難炸開,事實上當時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炸藥能夠一舉炸開北京的城墻。而每道城門的兩側還分布著箭樓,箭樓有好幾層高,每一層都分布著密密麻麻的射擊孔,形成交叉火力俯射城門下的敵人,而在沒有城門的地方,城墻上的城垛也能實現此功能。

硬件設施如此完美,大家自然要問:守衛它們的是什麽人呢?

禁旅八旗的三大主力:神機營、武勝新隊和步軍營。

“神機營”這個名字來自明朝永樂年間,當時大家都還在拿著長矛大刀砍殺,而神機營已經擁有火器了。到了大清,神機營是以騎射為傳統的八旗軍裏第一支裝備步槍的軍隊。神機營責任重大,它守衛的是皇宮以及旁邊最重要的皇家娛樂場所“三海”(北海、中海、南海)的安全,總兵力一萬,統領神機營的是慶親王奕劻(他同時還是總理衙門首席大臣)。

奕劻並不是端王集團的人,其實在慈禧臨朝訓政之後,端王看到了通過廢立奪權的機會,奕劻也看到了,他也是有兒子的啊,不過奕劻的這些兒子有一個硬傷——輩分太大。

當年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去世以後,慈禧逼死已經有孕在身的兒媳,立同治的堂弟愛新覺羅・載湉為新的光緒皇帝,朝中有個叫吳可讀的死腦筋的禦史堅決反對,最後自殺“屍諫”,意思是太後你為了掌權立同治皇帝的平輩為新皇,這不僅大違祖制,而且這不意味著清帝一脈就在你兒子這裏斷絕了嗎,這要置你死去的兒子於何地啊?慈禧當時不得不發布了一道懿旨,昭告天下:光緒之後的新皇帝,要追認同治為老爸,讓同治的香火也傳下去。也就是說,接下來的新皇帝只能是光緒的下一輩——“溥”字輩。而奕劻卻是“奕”字輩,光緒的上一輩,那麽奕劻的兒子就是光緒的平輩,便當不成新皇上了,這孩子倒黴。

奕劻祖宗中當過皇帝的是乾隆(他為乾隆之重孫),而端王祖宗中當過皇帝的是乾隆的孫子道光,所以奕劻是皇族中的“遠支”了。

估計正是因為他是皇族遠支,兒子又沒有可能當新皇帝,慈禧對奕劻才比較放心,1894年奕劻順利晉升為最高級別的親王爵位,比端郡王載漪還高出一級,而自從晉升為親王之後,奕劻知道他這輩子的核心工作就是不犯大的原則性錯誤,保護好自己,撈銀子享受了。

事實上奕劻最大的特色就是貪財,而端王集團的廢立,他自然是不會摻和的,摻和對他有什麽好處?當然,他也不會去得罪這些皇族近支裏的“少壯派”,得罪他們對他能有什麽好處?只要慈禧那裏過得去,他就安心當他的“神仙王爺”。

在神機營的外圍,就是端王載漪親自率領的“武勝新隊”,武勝新隊除了協助神機營保衛皇宮,主要負責保衛王爺親貴集中居住的皇城的安全。

再往外,負責守衛和保障內外城治安的就是步軍統領衙門,簡稱步軍營。這是一支軍備和警備混合的部隊,總兵力超過三萬。步軍營的最高領導叫“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簡稱“步軍統領”,當然,它還有一個更著名的名字——九門提督。

所謂“九門步軍”包括的實際上不止是把守內城九門的八旗軍,也包括守衛外城七門的八旗軍,這支軍隊平時武裝守衛著城門,戰時還可以作戰。而“巡捕五營”的士兵就是綠營兵,大致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警察,也就是說,著名的九門提督大致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北京武警總隊隊長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

頭銜很多,身上的城門鑰匙更多,九門提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負責把北京之外的人放進來或者擋出去——如果這些人是軍隊那就麻煩了。所以說,九門提督向來是朝中各大政治集團和利益派別必爭的職位,不過他們爭也沒有用,這個人選是必須由皇帝親自挑選和任命的,任命之前還必須談一次話,反復考察之後再來點情感投資。慈禧任命的九門提督,就是戊戌變法時幫著去捉拿康有為等人的崇禮(滿族),崇禮對慈禧來說還是基本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