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山巖的智勇:與俄軍總司令的大兵團對決(第6/7頁)

此時的大山巖有兩個選擇:一是堅守於遼陽城內,依靠遼陽城高大堅固的城墻與工事作戰;另外一個選擇就是放棄遼陽城,主動出城,正面迎戰庫羅帕特金!

大山巖的選擇是後者,因為他是一個能夠在任何復雜多變的情況之下,始終記得他的戰略目的的人,大山巖的戰略同樣不是為了攻城略地,而是盡一切可能打決戰加殲滅戰。現在,既然庫羅帕特金送上門來,大山巖就絕對不會固守城池,而是將率領日軍主動出城,在城外和庫羅帕特金打一次真正的決戰,這次戰鬥不論結果如何,都標志著庫羅帕特金已經進入了大山巖一直夢寐以求的速戰速決的軌道——從戰略上來說,他都已經勝了!

帶著極為興奮的心情,大山巖率領日軍離開遼陽,迎著俄軍北上。10月5日,兩軍在遼陽與奉天之間的沙河正面相遇,戰鬥打響!

這是俄軍主力第一次主動進攻,也是兩軍第一次在沒有工事的戰場上作戰,大山巖放棄了工事,而庫羅帕特金來不及修工事,戰鬥已經是真正的運動戰,而不再是陣地戰,而這也將決定這場戰鬥的特別。

雙方很快近距離正面相迎,大山巖還是無法徹底摸清庫羅帕特金的意圖,自開戰以來,俄軍一直都是依靠工事防禦,大山巖很擔心庫羅帕特金只是來虛晃一槍,又要撤回到奉天去修工事的。為了盡快咬住俄軍,大山巖這次放棄了日軍最常用的包抄戰術,而是采用了一種更加迅猛也更加冒險的戰術,這種戰術在大兵團作戰中並不常見,為了更好地說明它,現在我們需要以兩個人互相拍板磚打架來做一次場景再現。

在兩人打架中,當其中一人手持板磚朝另一人的右肩拍來時,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這個人先躲過這一磚,然後再尋找對方空隙拍上一磚,這比的是誰更靈活。

而第二種情況就是他並不躲避,盯著來人那一磚,手持他自己的板磚正面相迎,板磚碰板磚,比的是誰力氣更大。

而在這兩種情況之外,還有一種“大哥級”的打法,那就是眼見來人手持板磚拍向自己的右肩,既不躲閃,也不以板磚擋板磚,而是在右肩承受著對方這一磚的同時,也手持板磚全力拍向來人的右肩!

這比的是拼命。

大山巖用的正是這第三種打法,只不過不再是兩人拍板磚,而是總共幾十萬人的大戰,當時俄軍進攻日軍右翼,日軍右翼全線告急,大山巖卻命令日軍主力不必去管自己的右翼,十幾萬日軍擰成一個箭頭,同樣全力紮向俄軍的右翼!

如此一來,雙方宛如進入了一個“轉門”,就這樣你打我,我打你,互相咬合,首尾相接,大山巖命令日軍一旦咬住俄軍就要不放松,纏打不休,把戰鬥拖進決戰,要讓俄軍這次是想跑也跑不了!

雖然手中的總兵力仍然要比庫羅帕特金少10萬人左右,但大山巖相信日軍的整體作戰能力一定會強於俄軍,他就是要以日軍較大的傷亡,來換取俄軍更大的傷亡!

10月18日,在被日軍整整纏住13個晝夜之後,俄軍終於從戰場擺脫出來了,沙河會戰就此結束,而結果是令人震驚的:日軍以整整少於俄軍10萬的兵力,造成了俄軍4萬多人的傷亡,而日軍傷亡僅僅2萬多人,這是兩國爆發戰爭以來,俄軍的傷亡首次兩倍於日軍!

尼古拉二世終於可以死心了,事實再一次證明了庫羅帕特金對日軍實力的判斷和由此制定的戰略無可置疑。但是,即使是在血淋淋的現實面前,尼古拉二世還是不怎麽願意相信的,也無法相信,他仍然在不斷地催促庫羅帕特金盡早發動反撲,奪取一場“大勝”。苦不堪言的庫羅帕特金只好以滿洲已經進入嚴冬,不便冬季作戰等各種理由推脫,庫羅帕特金在想盡一切辦法加快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運兵。

自開戰以來,庫羅帕特金手中的兵力一直增長得比較緩慢,並沒有壓倒性的增長,這自然是一個原因:運兵慢。

西伯利亞大鐵路是單線,在貝加爾湖一帶還沒有最後鋪通,火車在這裏需要轉運,但這些並不是運兵慢的全部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人。一支軍隊也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縮影,連俄軍中都官僚遍地,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說了,鐵路線的後方和沿途各車站管理極為混亂,當庫羅帕特金需要武器時,後方卻運來了一車神像,已經到了要穿棉大衣的冬季,士兵們的夏裝才運來。這種人為造成的低下效率別說是用火車,用火箭都無法彌補,而這些都是庫羅帕特金沒有辦法解決的,他只好再想想其他辦法,比如他規定在鐵路線上跑的火車一律只由歐洲向亞洲方向行駛,抵達目的地後,空車廂都燒掉不再返回了。後來,等到貝加爾湖結起厚冰時,工程人員竟然在冰上架起了鐵軌,火車就在冰上跑,“冰上跑火車”,這是人類交通史上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