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在革命最低潮中成立同盟會!(第2/4頁)

孫文加入洪門,在美國再次被捕

1903年9月,在日本仍然看不到什麽希望的孫文借到了路費,再次前往檀香山尋找機會。然而,檀香山的情況比日本更糟,三洲田起義之前,梁啟超已經在這裏挖走了興中會大批的會員。孫文宣布了與梁啟超絕交,在報紙上澄清了革命與保皇的區別,放棄興中會的名號,重新打出“中華革命黨”或者“中華革命軍”的新名號,宣傳那十六字宗旨,發行“建國”債券。但願意出錢購買的人還是寥寥無幾,大家仍然覺得保皇更有前景。 孫文不得不注意到洪門在檀香山的堂口——致公堂。很多華僑都是其中的會員,孫文決定加入致公堂,也把興中會並入致公堂,借洪門來發展興中會,甚至將來有可能的話,要把整個洪門按照十六字宗旨進行改組,變成真正的武裝反清機構。如此一來,洪門就會變成事實上的“興中會”,變成革命的組織! 也就是說,孫文加入洪門,並不只為保留革命這麽簡單,而是要“借船出海”,即使是在興中會危如累卵的時候,孫文的格局仍然很大! 在檀香山致公堂,孫文帶著所剩無幾的幾個興中會會員加入其中。孫文被授予了“洪棍”之職,這是一個主管紀律的高級職務,大概相當於我們常說的“護法”,至此之後,孫文就是洪門中的“大哥”了。 雖然孫文是革命者,但按照洪門規矩,那也是要喝雞血、過火刀、對天盟誓的。作為一個革命者,孫文應該要做這一套規矩的,而作為一個基督徒,他也只能對上帝發誓,應該拒絕對“天”發誓,但孫文自然地完成了這一切。這大概是後來梁啟超評價孫文“我對於孫君所最不滿的一件事,是‘為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一個原因。其實,梁啟超哪裏知道,對於孫文來說,革命才是他最大的信仰! 在孫文的努力下,檀香山致公堂接受了“革命化”的改組,接受十六字綱領作為新的宗旨,這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個接受革命宗旨的幫會組織,在革命派與幫會關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然,孫文並不滿足於此,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整個美洲洪門,這就需要首先把分散在美洲各地的各個堂口進行再注冊,接受革命化改組。於是孫文決定前往美國本土,第一站是舊金山。出發之前,檀香山致公堂通知了舊金山致公堂的首領黃三德去碼頭迎接孫文,一切看上去都不過是孫文漫長旅途中正常的一站。 為了讓孫文更方便地進入美國本土,檀香山致公堂還給孫文弄來了一張本地出生證明。就這樣,孫文成了“美國夏威夷州人”,自然就可以自由出入美國本土了,一切看上去也都沒有什麽異常。 然而,孫文不知道的是,舊金山海關早已接到了匿名人士的舉報。孫文一抵達碼頭,就被海關扣留住,關進一間小木屋裏接受調查。 孫文立即出示了他的出生證明,並寫下書面材料,表示他出生於檀香山,三四歲時才被父母帶回大清,因此他是美國公民,可以自由出入美國本土。 海關展開了調查,他們發現,那張出生證明在紙張、格式和簽發上都是真的。根據美國法律,除非海關能夠找到確鑿的相反證據,否則孫文就自動成為了美國公民,無須自證清白了。但是海關又發現,早在1896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孫文就有從檀香山入境美國本土的記錄——當時持有的是大清上海核發的旅行護照(就是請盛宣懷幫忙弄的那張)。既然持有過大清的護照,那麽這張出生證明即使是真的,也說明孫文在那時已經自動放棄了美國公民身份,“加入”了大清國籍,因此,出生證明無效,美國應該拒絕孫文入境,甚至應該將他以清國公民的身份遣送回大清。 危險驟然降臨:一旦被遣送回國,朝廷又將對孫文千刀萬剮! 得到消息的黃三德立即展開了營救行動,致公堂方面花大價錢請到最好的律師,和美國政府打官司,不把孫文救出來絕不罷休。 美國人其實也清楚孫文是大清“革命者”的身份,他們也並不想把這樣一個人遣送回大清,這將遭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並不利於美國的“國際形象”。最後,美國商務暨勞工部執行部長發出長達三頁的決議:在孫文“出生於夏威夷州”沒有爭議的情況下,根據法律,孫文具有美國國籍,是美國公民,可以自由出入美國本土並居住;至於孫文曾利用大清國核發的護照入境美國,那是由於他暫居清國,在當時是入境美國的唯一辦法,並不能說明孫文自動放棄了美國國籍,取得了大清國籍,因此,孫文仍然可以自由出入美國國境並居住。 在被禁閉17天後,孫文又重獲自由了,這17天禁閉換來的是,孫文從此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美國公民”,以後不僅可以自由出入美國國境,還可以在全世界範圍內聲明他是“美國公民”而受到保護,躲避朝廷密探的追捕。直到1909年,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親自撤銷了這個裁定,認為孫文不能取得美國公民資格,孫文的“美國國籍”才被廢除。 一場風波過後,孫文總算有驚無險,那麽,那位舉報的匿名人士是誰呢?根據種種資料來看,他應該是致公堂中的保皇會會員,是故意來置孫文於死地的。事實上康有為已經對孫文十分憎恨了,在一年之後,康有為還親自下達了暗殺孫文的密令:“此人險毒已甚,今復來此(指紐約),必專為謀我……窮我財力,必除之,如不在紐(約),則跟蹤追剿,務以必除為主,皇上與我乃得安。” 孫文一脫險,就投入到改組洪門的工作中,遍訪北美洪門堂口。然而,這裏不比檀香山,無論孫文如何努力,沒有一個堂口願意接受改組。孫文的計劃失敗了。 在加拿大的一家華僑餐廳裏,有人問孫文:“孫文,聽說你要推翻大清,你有多少兵力啊?” 孫文微笑地回答:“我們的軍隊多著呢!朝廷的軍隊就是我們的軍隊,朝廷在給我們養軍隊呢!” 眾人大笑,“大炮”的名號傳得更廣了。 孫文也笑笑,不再理睬他們,一個人落寞地吃飯。1904年12月,孫文再次前往歐洲,改組洪門失敗,他訪問了馬克思主義組織——第二國際,並向對方申請加入第二國際,同時,申請興中會成為第二國際的會員單位。這是孫文為興中會想到的另一條出路,但是申請並沒有下文。 然而,一個意外收獲也很快到來了。 在歐洲,孫文碰到了一群年輕面孔——留學生。留學生們告訴孫文,其實革命在留學生中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同。日俄為爭奪滿洲領土,又在滿洲的土地上大戰,朝廷卻束手無策,年輕氣盛的學子們早已經不滿,很多人都有了反朝廷思想,革命在他們中恰恰是最好發動起來的。其實除了留學生,國內的新軍也有很多人具有新思想,可以策動他們造反! 孫文之前雖然也發動過留學生,但並沒有把重點放在這一群人身上。在孫文看來,學生們年輕,往往愛說空話大話,經不起現實的磨難,他們是真正的“大炮”,所謂“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且學生們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不是籌款和發展會員的理想對象。至於新軍,其實廣州起義時就計劃過策反,但最終失敗了。現在,留學生報告的這個新情況卻讓孫文重視起來——年輕人已經接受甚至向往革命這是大好事,事實上相對於中年人的猶疑算計、患得患失,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更容易受到革命的鼓動,也更容易作出舍生取義的決定! 1905年7月,孫文從歐洲重回日本。此時的他即將年滿40歲,第二次繞了地球整整一圈,而革命仍然處於低潮中,興中會名存實散。但是,在大清留學生最多的日本,革命似乎又要迎來新一輪的轉機。 情況正是如此,當初畢永年失蹤之後,孫文曾派人四處尋訪無果,孫文對此十分惋惜。畢永年是興中會與長江流域幫會聯絡的橋梁,失去了畢永年,興中會就很難再向長江流域發展。而孫文並沒有想到,有一個湖南籍的留日學生即將來到他的身邊,他成立了一個以兩湖留日學生為主體的反清組織,他的到來,不僅將重建興中會與以兩湖為中心的長江流域反清勢力的聯系,還將成為孫文接下來甚至一生中最得力的幫手和夥伴! 黃克強已經橫空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