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慈禧留給載灃的政治遺產:袁世凱(第2/3頁)

載灃罷免袁世凱

早在軍機處的時候,載灃和袁世凱就結下梁子了。當初慈禧把載灃和袁世凱前後調入軍機處,本來是希望載灃好好向袁世凱學習學習,搞好關系,沒想到結果適得其反。當時袁世凱在強力推進第二次君主立憲制改革,難免要到軍機處念叨念叨,看到袁世凱又在一遍遍老調重彈,一副完全不把皇權放在眼裏的模樣,年輕氣盛的載灃和他激烈地爭辯起來,最後,載灃竟然拔出手槍想殺掉袁世凱。還好,旁人拉開了載灃,袁世凱也跑得快,沒有造成紫禁城流血事件(醇王聞言益怒,強詞駁詰,不勝,即出手槍向余射放)。 需要注意的是,這件事情是發生在袁世凱的第二次君主立憲制改革時期(1907年),而不是長期以來流傳的第一次君主立憲制改革時期(1906年)。我們是從袁世凱給他三哥袁世勛的家信中證實了準確的時間(弟本已兼協辦太學士人贊軍機,本月初六奉召入京)。這就是說,當載灃槍指袁世凱的時候,離慈禧去世也只有一年的時間。這麽短的時間裏,就算是搞關系的高手袁世凱也沒有辦法修補好他與載灃之間的裂縫。直至慈禧去世,載灃上位,這個梁子還是存在。 從上面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載灃一直對袁世凱懷有成見,認為袁世凱的眼裏只有“君主立憲”,是對皇權的巨大威脅。慈禧去世了,載灃自然起了殺袁之心,既要殺袁,自然也就不會處理奕劻了。 載灃的周圍已經團結了一批想殺袁的皇族親貴,但只有親貴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載灃開始試探軍機大臣的態度。 奕劻和張之洞都強烈反對。 載灃痛苦地發現,他可能殺不了袁世凱了。內有軍機大臣反對,國際上,估計除了日本人會支持殺袁外,與袁世凱關系較好的英美等國等會強烈反對。載灃不敢負這個責任,也負不起這個責任。 殺不了袁世凱,那就把他趕走吧! 溥儀的年號定為宣統,1909年為宣統元年。1月2日,在慈禧逝世45天後,載灃以宣統的名義發布上諭:袁世凱是個人才,朕正想重用,不過袁世凱現在腿腳不方便,上班比較困難,為了體諒他,我們決定開缺袁世凱,讓他回老家養腿病,以示朝廷體恤。 載灃真的只是想把袁世凱趕走而已,問題是袁世凱被嚇得不輕。慈禧已經去世了,那個既可以打壓他,又可以保護他的人已經不在。接到上諭之後,袁世凱決定:逃! 顧不上清點家產和帶上所有的家人,袁世凱只帶上了部分家眷,從北京倉皇出逃,匆匆逃進天津租界,還準備提取點銀行存款逃到國外去。好在等冷靜下來之後,袁世凱和眾親信幕僚都判斷:載灃應該暫時不會動手,目前服從聖命是唯一明智選擇。於是,1月4日,袁世凱返回北京。聖命如山,1月5日下午5時,袁世凱就乘坐火車離京,灰溜溜地回河南老家“養腿病”去了,狼狽不說,還要裝作一瘸一拐的樣子,以配合朝廷對他“病腿”的說法,十分淒涼。 在袁世凱最需要有人力挺和支持的時候,朝廷裏傳說中的“袁黨”並沒有出現,袁世凱一手提拔的北洋系新軍將領也沒有一個人表示公開的抗議,甚至沒有一個將士前來送行。袁世凱也知道,外界一直風言風語,說北洋新軍是他的“私家軍”,那只是因為他在慈禧時代受到重用,權勢沖天,北洋新軍將領才會向著他。包括袁世凱自己在內,所有人的俸祿是朝廷發的,職務需要朝廷來任命,錢、權和名氣都是朝廷的,袁世凱只不過是會用而已。袁世凱現在正處於人生中最低潮期,寄希望於這支軍隊來為自己保駕護航,恐怕是要失望的,想依靠自己在軍界的影響力來與朝廷對抗,那更是天方夜譚。正是因為如此,雖然早就風聞載灃可能會對自己動手,袁世凱也沒有為自己提前作什麽軍事上的部署,因為他無法作這種部署! 在憂心忡忡地回到河南之後,袁世凱仍然日夜處於驚恐之中,甚至被載灃這個25歲的年輕人嚇得一夜白頭(當時拜訪袁世凱的王錫彤形容他“須發盡白,儼然六七十歲人,知其憂國者深矣”),袁世凱當然不全是“憂國”,更是擔憂他自己的生命安全,即使已經無官一身輕了,他還保留著在軍中隨身攜帶膠鞋的習慣,準備隨時再跑路。 而袁世凱的生命威脅也終於被解除了。解除它的是一群洋人,當北洋軍將領普遍沉默之時,他們為營救袁世凱付出了實際行動。 早在罷免袁世凱的上諭發布之後,英美兩國駐北京公使分別向朝廷提出抗議,對朝廷“突然罷免一位改革派的大臣表示嚴重關切”,擔憂大清會回到過去保守、僵化的老路,甚至擔憂會出現義和團式的排外事件。這會損害英美等國的切身利益,因此希望朝廷不要再繼續處罰袁世凱,否則難保國際社會不會對大清作出進一步的反應和制裁。 在英美兩國的強硬表態之下,日本也不得不做出表態。他們私下向載灃表達意見:不要進一步處罰袁世凱,也不要株連所謂的“袁黨”,以免政局發生動蕩。 載灃不得不徹底熄滅了“殺袁”之心,袁世凱暫時沒有了性命之憂。現在,我們需要來了解一下,“殺袁”也是慈禧希望的嗎? 並不是。慈禧希望載灃做的很簡單:繼續用好他。 袁世凱是漢臣,他在朝廷推進立憲需要獲得親貴的支持。在慈禧年代,袁世凱選擇的是奕劻,而慈禧正是希望載灃在拿下奕劻之後,取而代之,變之前的慶袁組合為“載袁組合”。載灃需要借袁世凱之力繼續推進君主立憲制改革,同時也要成為袁世凱的強大靠山,這一切的秘密都隱藏在那張“九年辦事清單”中。慈禧的這張清單既是留給官員們的,更是留給載灃的。只要載灃不是昏了頭,他一定明白:離開了袁世凱,清單能否順利兌現都是問題,畢竟只有袁世凱才是大清“改革第一人”,也只有他才能主導改革的走向,推進改革的進程,穩定改革的大局。 在慈禧這裏,載灃的關鍵就是如何用人。正如當年的奕䜣用好了曾國藩、奕劻用好了袁世凱一樣,慈禧相信載灃不會傻到真的把袁世凱給拋棄了。袁世凱,實在也是慈禧為載灃留下的另一筆政治遺產。 至於隆裕,她要做的就很簡單了。之前的慈禧一直強力把控著袁世凱立憲的大方向:參照日本模式實行“實君立憲”。這並不是解除皇室權力,只是限制皇室權力,那麽對於隆裕,慈禧希望她能夠取代當年的自己,超然於上,駕馭好這對“載袁組合”,成為最後的裁決人。 這就是慈禧布局中關於權力交接的最終秘密:載灃取奕劻而代之,隆裕取慈禧而代之,而繼續用好袁世凱才是關鍵。只可惜無論是隆裕還是載灃,他們並沒有這樣的眼光和胸懷,他們不是要組成新的“載袁”,恰恰是要宰袁!現在,趕走了袁世凱這員立憲大將,抽掉了袁世凱的辦事平台,載灃要獨自推進“九年辦事清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