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為何孫文一定要“讓位”給袁世凱?(第3/4頁)

三次暗殺,清帝退位

在孫文準備武力北伐的同時,雙方的談判也在進行。和之前的公開談判不同,嚴重影響這次談判進程的是三次暗殺。這三次暗殺都是由革命黨人指向袁世凱、皇室的暗殺。令人驚奇的是,暗殺對象竟然還包括革命黨人自己的“同志”。 一直以來,光復會副會長陶成章不僅與孫文“結仇”,和陳其美也有私人仇怨。這個陳其美大概是個人生活不檢點,當年一邊鬧革命,一邊還兼顧嫖娼,甚至在出任上海都督之後,還經常在妓院裏辦公,落了一個“楊梅都督”的外號。而陶成章卻是一個反對貪圖享樂,過著苦行僧一般生活的人,自然對陳其美很看不慣。幾年前陶成章曾經當著孫文等人的面勸陳其美戒嫖戒賭,讓陳其美大失面子,兩人就此結下仇怨。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後,陳其美又瞄上了浙江都督一職,但浙江一直是光復會的地盤,章太炎、陶成章強烈反對陳其美出任浙江都督。陳其美的計劃落空了,他和陶成章之間又添上了“新仇”。 正當孫文在南京計劃“六路北伐”的同時,陶成章也在上海組建北伐軍,積極準備北伐。請注意,這是陶成章的北伐,而不是孫派人物的北伐。正是因為章太炎、陶成章也是老牌革命黨人,也能起到“旗手”的作用,一旦他們借“北伐”真的發展起軍事力量,這對孫派在南京和南方的地位是嚴重的挑戰。在陳其美看來,“革命”真的就只能由孫派人物來包辦,就是孫派這一家,別無分店,陶成章要開分店,自然就是“假革命”,那麽他就要“打假”。 這個“打假”就是暗殺。 1912年1月14日淩晨,在自己的地盤上,陳其美指派自己的“小弟”、同盟會會員蔣介石等人將34歲的陶成章槍殺於上海。 陶成章這個主力一死,光復會人人自危,就連狂妄的章太炎也收斂了很多,負責軍事的二號人物李燮和轉入實業、教育,後來幹脆舉家遷往南洋,光復會滅亡了。陶成章並沒有想到,革命黨人的暗殺不僅可以用於對付朝廷高官,還可以對付革命黨人,自己沒有死在朝廷的屠刀下,卻死在了“同志”的槍口下。陳其美是孫文的親信,暗殺陶成章是不是來自孫文的指示?這已不得而知,不過,陶成章之死的直接受益人就是陳其美和孫文,同時,執行者蔣介石由此也贏得了孫文的信任,最終成為孫派核心人物,登上歷史舞台。 陶成章之死是孫派鞏固南方地位的大事件,他們仍然站在與袁世凱平起平坐的位置上,袁世凱仍然只能把孫派當作和談對手。而接下來遭遇暗殺的人,就是袁世凱本人。 1月16日,退朝回來的袁世凱車隊在東華門外遭遇炸彈襲擊,當場炸死多人。袁世凱被扣在炸翻的車下,爬出來後逃出一命。這次直接實施暗殺的是同盟會京津支部的革命黨人,他們有沒有接受孫文或者南京的指示?這又是不得而知,總之,如果袁世凱被炸死,自然也是南京方面願意看到的。 暗殺過後,袁世凱被嚇破了膽,深居簡出再也不敢招搖過市。 還是趕緊實現共和吧!共和實現了,至少革命黨人就沒什麽暗殺他的理由了。 袁世凱終於要面對逼退皇室這道難題了。隆裕也沒什麽牌可以打了,她曾經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要求袁世凱救救他們孤兒寡母,每天親自給袁世凱制定菜單,派100多位太監把100多道菜親自送到袁府上,中午、晚餐各送一次,其中還有一塊給袁家用於祭祀祖宗的肉。因此,袁世凱吃飯就變得很麻煩了,首先他得沖著那道聖旨和菜譜叩頭,然後把那塊肉獻到祖宗的牌位上。袁世凱只好趕緊上奏請太後免了賜給他的禦膳。 為了籠絡住袁世凱,隆裕太後又想出了一招。她賜給袁世凱一等侯爵的爵位,與當年的曾國藩同等待遇,據說前去宣讀懿旨的是已經辭職的載灃。很顯然,這是讓載灃為當初開缺袁世凱而道歉。袁世凱再三上奏推辭,最後隆裕幹脆下旨“不許不接”,袁世凱這才接受。 大清氣數已盡,再也沒有當年的曾國藩相救,只剩下袁世凱來善後了! 袁世凱一定會適應形勢逼退皇室,但也一定會保全皇室。對於他來說,出任臨時大總統有兩個合法性來源,除了南方孫文的“讓位”,還有皇室的退位,這兩者缺一不可才能造成共和。袁世凱畢竟是大清官員,南方實際上一直是他的敵人,他一定會更看重來自朝廷的這份合法性。如果說他與大清朝廷是“授權”與“被授權”的關系,那麽他與南方就是“政治交易”的關系。站在袁世凱的立場,他也不想從曾經的“敵人”南京方面承接政權,只想從大清朝廷承接政權,如此他就不需要做“革命黨的總統”了,保全皇室的安全與體面,這是他作為大清內閣總理的職責,是他最後的情感所系,也是他維護自身合法性的需要,是他的體面。 在多次指示唐紹儀一定要爭取最大的“優待皇室條件”之後,1月20日,袁世凱提出了方案:由朝廷授權(注意)他在天津組織南北統一臨時政府,臨時政府成立的同時清帝宣布退位;清帝退位兩日後,南京臨時政府即行解散。 新的共和政府來自朝廷的授權,也就是說,袁世凱讓朝廷包攬了他的全部合法性,不關南京臨時政府什麽事了,甚至新政府所在地連北京都不是,而是袁世凱的老根據地天津。這相當於為皇室留下了一個北京城,實際是另一種形式上的“虛君立憲”! 袁世凱的伎倆自然逃不過孫文的眼睛,孫文令伍廷芳傳達他的意見:清帝退位後,大清的一切政權同時消滅,不得“私授其臣”,新政府的組建必須通過南京。 看來,雙方爭論的焦點是“大清是否先滅亡”。袁世凱的意思是,大清是已經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而南京臨時政府沒有得到國際社會承認),如果大清先滅亡,那麽中國大地上豈不是一時間就沒有被國際社會承認的政府了?國際關系如何處理?如何對待外人?當然,袁世凱其實是以這個理由,為他的合法性來自大清而作最後的爭取。 然而,1月22日,孫文不顧伍廷芳的堅決反對,突然以通電的方式公開向袁世凱提出了最後通牒。“讓位”必須分五步走:首先,清帝退位,由袁世凱電告國際社會並請各國駐京公使或者駐上海領事轉告南京臨時政府(這相當於借“讓位”之際讓國際社會變相承認了南京臨時政府的合法性);然後,袁世凱明確表明贊同共和;第三步,孫文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第四步,南京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最後,袁世凱在當選臨時大總統之後,必須宣誓遵守參議院制定的憲法。 不得不說,孫文的這個最後通牒確實是對袁世凱的反戈一擊,這等於告訴了世人:孫文的臨時大總統之位和南京臨時政府都成為了正統,臨時大總統之位就是孫文“讓”給袁世凱的,而不是袁世凱以逼退皇室之功“該得的”。袁世凱成為臨時大總統的合法性不僅不是來自大清,而是全部來自南京。孫文主動“讓位”,就是為了共和,他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而袁世凱在事實上是“用大清江山換來了總統寶座”,徹底淪為大清“篡臣”,陷入極端尷尬的境地,道德的責難更加深重——將來的袁世凱不僅會在革命派的史料中留下“竊取革命果實”的罵名,同樣會在清史中留下“篡臣”的罵名! 這自然讓袁世凱很憤怒,他立即提出抗議,譴責孫文為什麽要為議和突然提出附加條件。不過,袁世凱抗議是抗議,他發現自己還真沒有辦法拒絕。孫文早就在通電說明這是最後解決辦法,如果談不成再起戰端,開戰的罪名和責任都由袁世凱負責,如果堅持拒絕,輿論是會一致譴責袁世凱的。“篡臣”的罵名看來是背定了,袁世凱心裏多少還有點愧疚,但對於“竊取革命果實”的罵名,他實在是心有不甘。小偷能偷走一只雞、一頭牛,但還能搬走一座房子嗎? 伍廷芳對這份通電也極為憤怒,他憤怒的不是內容,是孫文的方式。孫文此舉相當於把革命黨人與袁世凱所做的幕後交易全部曝光。對於伍廷芳這些自詡為社會名流的人來說,以前談談君憲、共和等國家前途之爭還符合身份,現在孫文越過伍廷芳直接發表通電,在公眾面前曝光這些幕後交易,令伍廷芳等人顏面盡失。伍廷芳憤而電辭議和總代表之職,而據說充當議和參贊的溫宗堯甚至聲稱如果有一支手槍的話,就要去打死孫文! 皇室自然也看到了這份通電,反正已經曝光了,袁世凱幹脆公開和皇室撕破臉面。1月26日,前線將領段祺瑞等人聯名通電,要求清帝退位,否則他們將從前線返京,與阻撓退位的王爺們剖陳利害! 就在這一天,京津的革命黨人又成功地對皇室中反對退位的良弼實施了暗殺。良弼沒有袁世凱那麽走運,經搶救無效後死亡。王爺們對“留住大清江山”抱有僥幸心理,不過想繼續躲在大清朝的溫室裏,現在發現連生命安全都沒有保障,只好悄悄打點好家產,取出存款,隨時準備出逃。再也沒人來阻撓退位了。 袁世凱已經為皇室爭取到最大的優待條件——至今我們能夠見到的有關清帝退位條件的修改稿,以袁世凱手批版本給出的條件最為優厚,這大概是他最後的補償吧。 最後的條件包括仍然保留清帝的稱號;中華民國政府按照對待“外國君主之禮”來對待溥儀與隆裕;每年由民國政府直接撥付400萬兩白銀做生活費;隆裕母子以及他們侍衛、太監宮女等還可以繼續居住在紫禁城——大清的天下,被限制在了紫禁城裏頭了。 對於隆裕母子來說,住房問題解決了,還有生活費——日本天皇沒有退位,還不一定有這樣的待遇。這樣對待“前朝”的條件,不僅為幾千年以來未有,甚至在人類歷史上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那就退位吧! 1912年2月12日,隆裕下詔,宣布率同溥儀退位。也許直到退位的這一刻,隆裕都想不明白,大清究竟是如何自己把自己給搞死的?載灃曾經怕丟了祖宗江山,最終以火箭般的速度丟了祖宗江山;官員們曾經怕丟失權力,最後發現連腦袋都不一定保得住。 在最後幾年的光陰裏,體制僵化莫過於晚清,改革步伐之大莫過於晚清,甚至思想之開放也莫過晚清,然而大清終究亡了! 這是大清最深刻的教訓。 袁世凱獲得了“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的權力,詔書同時規定了“將統治權歸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未來的中華民國,不僅要共和,更要大清多年以來一直努力的憲政。 接下來,該輪到孫文履行他的諾言,送上辭職書,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