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海陸空並進(第4/17頁)

就在延安電台廣播朱德第二號命令(8月12日,《解放日報)頭版頭條全文刊載朱德的七號命令,並發表消息:《接獲總部命令後,我百萬雄師紛紛出動,賀龍將軍所部分路進擊太原,呂正操等軍星夜向東北進發》的同時,精明的共產黨人又發了個內部指示。

晉綏分局晉察冀分局山東分局:

本日延安廣播總部命令第二號系為對外宣傳,搶先取得國內外公開地位而發,除李運昌部隊外,並非要呂、張、萬等部馬上開住東北四省,而應依中央灰夜指示,動員全軍執行當前任務勿懈。唯山東萬毅部,應準備侍命出發。

中央

8.11

以萬毅為司令員的“東北挺進縱隊”,是9月24日由山東黃縣樂家口碼頭分批登船,月底陸續到達東北的。

42年後筆者采訪時,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的萬毅老人,剛渡過80壽辰。約定8點到,擠車換車晚幾分鐘。聽到門響和腳步聲,已在客廳等候的老人,從椅子上立起,頭微微仰著,向前伸出雙手。臨走也是如此。

3年前患青光眼雙目失明的老人,1。70米以上身材,穿一件黃色將軍呢大衣,白發禿頂,清雇瞿鑠,硬硬朗朗。老人鄉音不改,講話極有條理,張口臉上就露出笑意。笑得慈祥,笑得溫暖,笑得真誠。

他是大連金縣人。用他自己的話講,“生下來就當了亡國奴”。那時大連叫“關東州”,是日本的附屬地,學校上算術課都用日語。15歲到奉天(沈陽),見到“張大帥”的奉軍。“中國也有兵?”後來就不覺奇了,他也當了“中國兵”。

1938年春,東北軍57軍627團團長萬毅,率軍在連雲港抗擊日軍登陸,血染征衣,殲敵百余。同年秋,627團團長萬毅,率部在合肥佯攻守敵,燒了日軍機場,毀敵機9架。1939年初,667團團長萬毅,率部破襲津浦路,生俘日軍少將原山方雄,同年秋,333旅旅長萬毅,率部襲擊魯東南大店,親臨山頭指揮,殲滅日軍兩個中隊。一些日偽軍據點中流傳一句話“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毅)。”

可在生養他的黑土地上,驍勇善戰的熱血男兒,卻無用武之地。

“九·一八”事變時,他是105師衛隊營長。事變前一天,上級命令部隊從市內開到郊區,說是演習,“打野外”。當晚在新民上火車快進關了,才聽說日軍炮轟北大營。官兵扼腕頓足,痛哭流涕,要求打回沈陽去。長官不同意。大家說,那就在長城上決一死戰。長官說立即進關,這是蔣委員長的命令。

老人說:那14年,我最聽不得的一支歌,就是《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國土淪喪,百姓背並離鄉,軍人拿著槍是幹甚麽的?那時候,我們這些扛著槍的流浪漢,真想把鄉音改了。丟人哪!卻硬是不改!不是不是男子漢硬充男子漢,是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恥辱,不要忘了根和家,要打回老家去,最聽不得的歌,唱得最多最響——用心唱,用血唱,用生命去唱!

接到中央要我部“準備待命出發”命令後,那種心情是很難用語言形容的。從那時起到東北解放,我們這些人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同樣做為共產黨員和軍人,無論能力大小,我們應該出更多的力,流更多的血。因為我們是黑土地養大的。

9月2日,“東北挺進縱隊”分別從膠縣、諸城。博山等地出發,20多天後到達樂家口。

“東北挺進縱隊有兩個支隊。1支隊即萬毅任支隊長的濱海支隊。2支隊是臨出發前,由魯中、濱海、膠東三個軍區各抽一個營組建的。全縱隊3千5百人,東北人不到30人,全是營以上幹部。另一支挺進東北的”原東北軍“由呂正操率領的一個小團6百人中,東北人不到10人。9月24日上午挺進縱隊首批部隊一個連,由萬毅率領,乘只汽艇,一路搜索前進,第二天上午到達興城釣魚台。上岸後,尖兵班與駐守當地的冀東部隊發生誤會,不打不相識地打了幾槍。

“接收武器”

自有“闖關東”一說後,豪爽、強悍、富於開拓精神的山東人,就是世代川流不息的闖關東大軍中人數最多的一個方面軍。這不僅因為山東人多地少,土地占有極不合理,還因為山東與東北毗鄰。特別是海路,逢上順風,一晝夜就到了。筆者家鄉一些老人,至今仍固執地稱山東人為“海南人”——從大海南邊來的人。

“八·一五”後闖關東的共產黨軍隊,一半多來自山東。

“打敗日本好回家”

戰鬥英雄、某軍原副軍長瞿文清家樓後,有塊半個籃球場大小的菜地。蔥,蒜,茄子,辣椒,蕓豆,大頭菜,西紅柿,7月遼西大地上生長的一切蔬菜,這裏幾乎都能見到,綠油油長勢喜人。敲門進去,老人正在地裏拔草,那模樣神態,就像母親撫侍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