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最大的那條邊(第2/3頁)

對於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希特勒德國,這也算是“惡有惡報”。

可這裏不是德國,也不是日本,而是中國呀!

我的悲哀的黑土地!

熊式輝一夥在東北到處碰壁,正不知所措,咄咄逼人的蘇軍又加上新的砝碼:“凡在其占領區內日軍所使用之一切物件,均系合法的戰利品。”⒃。

“八·一五”前,整個東北都在日軍控制下,“日軍所使用之一切物件”,簡直是海闊天空無限大。

熊式輝走馬上任前,在重慶就計議定了的。準備在中蘇協議中有關蘇聯利益的條款下,做出最大的讓步,以換取蘇軍在接收問題上的協助。

可尋遍所有協議的所有條款,哪有這樣一條呢?這位蔣介石的智囊人物,也算機關算盡,卻無論如何也跟不上斯大林的胃口。

長春警備區原副司令員嚴東江老人,闖關東到沈陽後,東北局派他和另外三個人去接收滿洲裏。據在東北局接受任務的賈石(離休前為國務院外貿部副部長)講,他們去這個過境不站的任務之一,就是截流,截住那些被蘇軍非法搶走的物資。一行四人準備到哈爾濱與李兆麟聯系,未到哈爾濱,就聽說李兆麟被暗殺了。

老人感慨:那“老大哥”真下得了手啊!

機會是以實力大小進行分配的。利益也是由實力大小決定的。

從“八·一五”日本投降,到翌年“五·二三”蘇軍撤退出境,如果把這期間三國四方的碰撞結果用一個不等邊四角形表示,毫無疑義,蘇聯的那條邊是最大的。

對於這片黑土地,實力強大的美國,畢竟有點鞭長莫及。

蘇聯很愛建立紀念碑,也很會建立紀念碑。比如在東北最大的城市沈陽,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想不想看,只要去過,下了火車,就會看到一座高大的紀念碑。

這裏想說的,不是這座理所當然應該建立的,也理所當然地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蘇軍陣亡將士紀念碑”,而是另一種碑。

是“‘老毛子’太臊性”的那種碑。

是“‘老大哥’真能下得了手呀”的那種碑。

確確實實,對於那些“太臊性了”的大兵,蘇軍有關當局後來是很嚴厲的,有的當場就處以極刑。特別是對糟蹋中國女人的大兵。

可對於那搶掠或指揮搶掠“日軍所使用之一切物件”的官兵,斯大林處罰了哪一個呢?

做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是從那個列強中最具侵略性,也最貪婪的沙皇俄國脫胎而來的。我們很難說二者之間有什麽必然的聯系,也很難說其間沒有什麽必然的的聯系。我們只能說,做為這個國家,也做為共產黨的領袖,斯大林也未脫俗。因而,這一切也就都不值得大驚小怪了。

因為戰爭本來就是掠奪,掠奪財產,掠奪女人。在人類最早的戰爭中,不就是把擄獲的男人殺掉,而把財產和女人掠走,供自己揮霍和蹂躪嗎?

斯大林得到了實惠,欲深深地刺激了一個民族的感情。這是無論開動什麽樣的宣傳機器,也磨滅不了的印記。

10月12日,延安《解放日報》頭版報道:《由東北回家的博愛勞工說紅軍對中國人民親如一家》。

“和蘇聯老大哥會師去!”當年闖關東的老人,幾乎個個都懷有這樣一種真摯而又熱切的感情。宣傳教育多少年了,在他們心目中,和“老大哥”的情誼是勝過新生骨肉兄弟的。

在某種意義上,這倒與蘇聯衛國戰爭初期,一些布爾什維克曾堅信德國工人階級會築起街壘,開辟國內戰場反對希特勒,有點相像。

據說,16軍分區被阻沈陽車站,手執轉盤槍的蘇軍士兵搶他們的鋼筆、櫓子時,一些幹部戰士就要和“老大哥”幹。後來那個著名的“塔山守備英雄團”,曾有個營長,無論什麽人和他談話,做工作,也轉變不了他對“老大哥”的看法:什麽雞巴“老大哥”,土匪!

在筆者家鄉,有人就因為說了類似的話,1957年被打成“右派”。

注釋

⑴伍修權著:《我的歷程》,168頁。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

⑵山東大學編寫組:《中國革命史論文輯要》,1062頁,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

⑶“辰兄”及前面和後面電文中的“友方”,“友人”,都是指的蘇軍。

⑷“甲乙”即蘇軍和東北民主聯軍。

⑸同⑵,925頁。

⑹摘自《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換文》。見《八·一五前後的中國政局》,476頁。

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遼沈戰役親歷記》編審組編:《遼沈戰役親歷記——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502頁。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

⑻廖蓋隆著:《全國解放戰爭簡史》,1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