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最大的那條邊(第3/3頁)

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史》(初稿)(以下簡稱《4野戰史),)第1冊、24頁。廣州軍區司令部印(1960年3月)。

⑽《中國革命史論文輯要》,926頁。

⑾《沈陽軍區歷史資料選編》,163頁。

⑿(日〕千裏夏光著:《隨軍慰安婦》,代序,1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⒀中東鐵路原為沙俄所建,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裏,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1898年動工,1903年全線通車。日俄戰爭後,長春以南段為日本占據。十月革命後,長春以北段由中蘇合辦,“九。一八”後為日本所占。

⒁⒂(美)江南著:《蔣經國傳》,139、140頁。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4年)。

⒃(美)埃德溫·哈特裏奇著:《第四帝國的崛起》,90頁。世界知識出版社(1982年)。

四、且戰且退

這是最初的內戰,是決定關東命運的舉足輕重的搏戰。

復雜多變的局勢,像局勢那樣多變而又經常互相矛盾的政策,使這段已經刀鏤斧刻寫在了黑土地上的歷史,某些章節至今還放在抽屜裏蒙受灰埃。

最初的結果,是杜聿明的兩個軍6萬多人,把林彪的10多萬人,一路趕出山海關、興城、錦西、錦州、義縣、阜新。後來又增加五個軍,就把林彪趕出四平、長春,一直趕到松花江北。

有些部隊,闖進關東就開始退關東。有時也停下來放一陣槍回頭再跑,直跑到人家不追了,才算站住土八路的鐵腳板。

幾乎所有的關東大中城市名字前面,都曾被冠以“保”字。有的還提出要“像保衛馬德裏”那樣的“保”。結果是保什麽丟什麽,丟得喪氣又泄氣。

局勢之嚴峻,有人曾以“有遭遇西路軍危險之可能”比喻之。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

勝利,就孕育在這難堪的“丟”與“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