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袁世凱的朝鮮發跡史(第2/5頁)

對於朝鮮來說,除了窮,其實這也是沒辦法,大清太強大,東北又是清朝廷的“龍興之地”,清國從來就不允許朝鮮擁有能夠威脅到龍脈安全的軍事實力,所以你們也就不要有什麽軍隊。

大家都知道,窮則思變,還有一個成語叫窮山惡水出刁民,這話是很有道理的。事實證明朝鮮這個“小弟”當得極不安穩。後來他們發現另一個鄰居——日本漸漸有了新老大的風範,而日本也一直注意培養在朝鮮的勢力,比如朝鮮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就是跟日本簽的,於是朝鮮朝廷內部迅速分化成兩派。

一派比較守舊,堅持親近天朝——清國,認為永遠跟著大哥走,永遠有饃吃,他們因此被稱作事大黨(以小事大,出自《孟子》),也就是實際上的親華派;另一派偷偷摸摸接受日本人給的好處,認為跟著這個大哥混不僅有饃吃,說不定還能喝上紫菜蛋花湯,他們自認為比較開化,因此叫做開化黨(親日派)。

不難發現,事大黨和開化黨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屬於見面就是問候你親媽轉身就飛起一腳的那種,所以他們當時是帶著板磚去上班的(有史料記錄),王宮裏一言不合就開始拍磚,抄起家夥打破頭的事情每隔兩三年就要來一次。正是在袁世凱同學找到工作的第二年(1882年),矛盾又爆發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朝鮮首都漢城,被事大黨挑唆的百姓活活打死了十幾名日本人,然後他們闖入日本公使館,見人就砍。幾名日本使館工作人員做了刀下之鬼,而開化黨也不是好惹的,在日本從國內派兵支持的情況下,他們開始反擊,於是全國一片混亂,到處是打砸搶燒,還有一群別有用心的人趁機煽風點火,影響社會穩定,此事不得不驚動天朝。為了維護藩屬國政局的穩定,並不讓親日派掌權,清國立即派出了軍隊前去平息。而統率這支軍隊的,正是吳長慶。

工作不滿一年正渾身是勁的袁世凱跟著吳長慶進入朝鮮了。吳長慶帶來了三個營的兵力,一進入朝鮮,吳長慶就把其中一個營的兵力臨時交給了袁世凱,命令袁世凱帶著士兵往前沖。實事求是地說,吳長慶的意思不是讓袁世凱去送死,而是有意讓他建功立業,將來好升官。

袁世凱當然也能理解吳長慶的良苦用心。第一次帶領一個營的兵力,他沒有絲毫的畏懼,而是比吃了高麗參還要興奮。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將以實際行動,令吳長慶都感受到他的可怕,而這一切也將奠定他一生事業的基礎。

袁世凱,你放棄了科舉,投筆從戎;你不在國內好好待著,卻跑到朝鮮來折騰,這正是走自己的路。

殺人立威,袁世凱初露崢嶸

袁世凱回報給吳長慶的是一份特殊的禮物。

當時清國軍隊鎮壓農民起義有兩把刷子,但紀律一直不怎麽好。對於天朝來的軍隊,當時朝鮮的百姓是夾道歡迎,熱情款待“王師”,有用石鍋拌飯的,有做一碗冷面的,也有送幾個煮雞蛋的。但清兵們的表現實在配得上《瘋狂的石頭》裏的一句台詞:什麽素質啊?

他們吃完後,大搖大擺地侵入平常百姓家,搶走財物加強奸婦女,令吳長慶無比頭疼。

袁世凱認為打仗之前必須整頓紀律。於是他向吳長慶報告:大帥,我已經處罰了幾名帶頭鬧事的士兵,請您前往視察。

吳長慶贊許地朝袁世凱點點頭,覺得袁世凱還是有作為一個將領的天才。為了好好地訓斥這些鬧事的士兵,吳長慶邊走邊打好了腹稿,準備發表一篇既措辭嚴厲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訓話,讓這些士兵作出深刻檢查,以維護軍紀。

他跟著袁世凱來到關押的地點,門推開,吳長慶的笑容凝固了,他突然發現自己的訓話已經沒有必要了。

因為死人是聽不見的。

只見黑屋的桌子上,整整齊齊地擺著七顆人頭。

原來袁世凱要吳長慶來看的不是活人,而是人頭。在抓住這些鬧事士兵後,他既沒有請示也沒有報告(這是慣例),就自作主張先把他們全砍頭了。而袁世凱殺的並不是自己那個營的士兵,而是另外兩個營的人。

吳長慶突然感到不寒而栗,待在那裏足足十分鐘。所謂殺雞駭猴、殺人立威這種事他也懂,但一口氣切瓜砍菜砍下七顆戰友的人頭,並且還沒鬧出亂子,足見袁世凱的不簡單啊。

其實吳長慶不知道的是,早在出國之前,袁世凱就向周圍人抱怨:吳叔身為軍中主帥,卻只會一貫溫文爾雅像個書生,滿足於“儒將”之名,不敢殺人,也不敢以殺止殺,你們有什麽打算,反正我是準備從朝鮮回來之後,就要離開這裏了!

吳長慶最終沒有說什麽,而袁世凱經此一殺,在軍中威望立升。在接下來的作戰中,他表現了身先士卒的特質,以亡命之徒的打法沖在隊伍的前面,而士兵們也跟著他全力向前沖鋒,格殺敵人。最後在吳長慶的大軍增援下,袁軍平息了朝鮮宮中混亂,清國勢力重新掌控朝鮮王宮,日本人和開化黨的領袖被趕出漢城,吳長慶的軍隊留駐朝鮮,清國仍然保持著對朝鮮宗主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