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繼續調整

在李世民的心中,這次的權利調整不過是個開始,目前的人選,距離他打造高效管理團隊的理想還有很大的差距。

在不斷的實踐中,李世民也在不斷的進行整合和完善。

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正月,新上任的尚書右仆射長孫無忌主動請辭,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他請辭的原因,在我看來絕不是長孫無忌的能力有問題,而是因為他的身份。

長孫無忌是貞觀功臣派的首席人物,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換句話說他的身份是外戚,自古以來外戚掌權的事情層出不窮,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心裏都很清楚,作為皇帝,李世民雖然重用長孫無忌,但是在內心深處,也會時刻防範著他。

長孫無忌內心也深深懂得,自己作為貞觀功臣派的首席人物,李世民一定是會重用自己的,這一點從提拔他當上書右仆射就可以看出,但長孫無忌也一定明白,在重用的同時,皇帝一定會用一雙警惕的眼神在暗中監視他。

誰也不想大權旁落,何況“外戚”這個字眼,實在是太敏感!

一句話,外戚的身份不允許長孫無忌在這個位置上待的時間太久,不然的話,很可能會惹禍上身。

最根本的原因是,李世民不是漢獻帝,這個皇帝實在太過強大。

所以,我認為,長孫無忌請辭,其實是看穿了李世民的心思,同時也是明哲保身,因為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掌握大權,憑著自己“外戚”的身份,也一樣尊貴。

後來李世民逝世前將長孫無忌列為顧命大臣之一,就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有的時候,領導和下屬是需要有心靈上默契的,這種默契也許促成雙方共同的利益,但更多的時候,其中的一方必須做出犧牲,而做出犧牲的一方,往往是下屬!

長孫無忌辭職了,但是還有後來人!

從貞觀二年(公元628年)二月到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二月,整整一年的時間,李世民不斷調整朝廷的中樞機構,先後提拔杜如晦(尚書右仆射)、李靖(兵部尚書)、魏徵(秘書監)等人進入中樞機構。

一直到了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經過反復的調整,李世民才基本上完成了對中樞機構的改組,建立了以房玄齡(尚書左仆射)、李靖(尚書右仆射,當時杜如晦已去世),溫彥博(中書令)、王珪(侍中)、魏徵(秘書監參與朝政)、戴胄(民部尚書參與朝政)、侯君集(兵部尚書參與朝政)等人所組成的宰相班子。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班子中,除了沒有武德舊臣派的人之外,其他兩個派系的人都有,而且還有個不偏不倚的李靖,更有新人戴胄,可以說李世民基本上平衡了兩個派系的關系,而且注入了新鮮血液。

這些人大都具有進取之心,而且敢於直言進諫,從而矯正李世民的過失,對於一心要開創盛世的李世民來講,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事實證明,李世民不愧是一代傑出的帝王,從即位的初始,就切中要害,改組中樞機構,使當時的朝廷明顯區別於武德時期。

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明顯的朝氣和革新的精神!

當然,李世民並沒有就此放松自己,在他看來,武德就臣派的人雖然已經退出了中樞機構,但是並沒有連根拔出,至少有一個人地位還是十分尊貴的,以至於尊貴到貌似無人能撼動。

而這個人物,在李世民看來卻是十分礙眼的,有他在,武德舊臣派就沒有徹底倒下,很有可能會春風吹又生。

這個人相信大家猜到他是誰了。

裴寂!

就在李世民著手改組中樞機構的同時,他並沒有忘記“關照”這位和太上皇稱兄道弟的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