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北征突厥

1、突厥的歷史

李世民按部就班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但是他的心中始終沒有那個北方的強大對手——突厥!

突厥這個崛起於公元五世紀的遊牧民族,隨著自身的不斷發展和壯大,逐漸建立起了一個各部落聯合的幅員遼闊的草原帝國,從北魏分裂之後,一直到隋朝建立之前,將近100多年的時間裏,中原王朝基本上無人能與之抗衡。

一百多年中,所有的中原王朝解決突厥問題的方式幾乎一模一樣,那就是和親加貢錢。

可是和親這種解決方式也是治標不治本,血親關系尚且劍拔弩張(例如李建成和李世民)。更何況是姻親關系,貢錢這種方式更加助長了突厥人的貪欲,所以中原王朝在不斷討好突厥人的基礎上,還得忍受突厥人間斷性的搶劫。

中原人就這樣和突厥人共同經歷了將近100年的歲月,一直到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

隋文帝楊堅是個內心希望不斷開疆拓土的君主,中原人忍受突厥的欺負,使他感到深深的恥辱,在他的心中一直希望用武力解決突厥問題,一血中原人之恥。

可是就在楊堅積極準備對突厥動武時,突厥內部發生了內杠。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五月,突厥沙略可汗命令阿波可汗大舉進犯隋朝,結果被隋軍重創,阿波可汗無奈之下率軍撤退,遭到了沙略可汗的不滿,沙略可汗認為阿波可汗消極怠工,所以率領大軍突襲回撤的阿波可汗,這樣一來,阿波可汗等於遭到兩次重創,無奈之下只能投奔西部的達頭可汗,兩人最終聯合建立了西突厥,與東部的沙略可汗分庭抗禮。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突厥的部落聯合帝國終於分裂,沙略可汗的部落在隋朝的正北方向,稱為東突厥,達頭可汗的部落在隋朝的西北方向,稱為西突厥。

分裂其實也就意味著力量的削弱,力量的削弱就意味著中原人反擊突厥的時刻來到了。

在隋朝滅陳統一全國不久之後,隋文帝楊堅迅速出兵,連續攻打東西突厥,迫使東突厥成為隋朝的屬國,又強迫西突厥遷往河套地區。

兩次出兵,大敗突厥,一血中原人百年之恥!

可以說,隋朝初年,正是中原人對突厥強勢的時期,而突厥的勢力則暫時陷入了低谷,可惜這種局面沒有維持多久,楊廣即位後,突厥又開始強勢起來。

其標志性事件就是我們在第一部中所說的那個“雁門被圍”事件,制造這個事件的是東突厥人。

歸根到底是因為楊廣沒有重視突厥人,而且這位仁兄在位時,全國各地基本上沒有消停,何況東征高麗已經讓他把老爹打下的基業糟蹋殆盡!

所以,楊廣無力對抗突厥,當然他也確實無暇顧及突厥的問題。

從“雁門被圍”事件開始,突厥人重新恢復了自信,同時他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在與中原人的對抗中,要想保有強勢的地位,就不能讓中原出現統一、穩定的局面。

所以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什麽在隋末中原大亂的局勢下,突厥人不斷支持劉武周、梁師都、劉黑闥等割據勢力了。

當然,我們同時也明白了李淵當初起兵時,為什麽那麽點頭哈腰地和突厥人裝孫子了。

裝孫子實在非我本意,無奈實力不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