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深入

應該說唐軍的進展非常順利,就在六路大軍剛一出征的時候,就傳來利好消息,十一月二十八日,任城王李道宗在靈州擊敗突厥,十二月二日,在薛萬徹的進逼下,突利可汗不得已投降唐朝,並且率眾來到長安,向皇帝李世民行叩拜大禮。

柴紹、衛孝傑、李世勣三路大軍還沒有和突厥大規模的正面交戰,但是也是時不時的打擊一下突厥的小股勢力,總體來說,唐軍的形勢一片大好。

而李靖當時所在的位置是馬邑,自從長安出發後,李靖這一路的行軍路線是出馬邑向北,進擊突厥腹部,李靖這一路面對的正是頡利可汗率領的突厥主力部隊,在他兩邊不遠處分別是李世勣和柴紹的部隊。

馬邑再往北就是突厥的地盤了,李靖在這裏停下了腳步,下令讓全軍原地待命。

面對著北邊遼闊的大漠,李靖的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多年前平定蕭銑和輔公祏,基本上靠的是水戰,而這一次,反差實在太大,難道自己真的是軍事奇才嗎?水戰、陸戰樣樣精通,李靖不禁對對自己產生懷疑。

但是為了完成自己神聖的使命,這一次,李靖必須要迎難而上!

李靖明白,縱橫大漠,最缺的就是水源,而且一旦戰事限於僵局,唐軍勞師遠征,後勤補給也很困難,所以此戰的要點在於:速戰速決!

而突厥人不是棉花一吹即散,速戰速決的道理誰都明白,問題的關鍵是如何速戰速決,大軍一擁而上,和突厥人火拼一場嗎?如果突厥人退避三舍該怎麽辦?

這個問題讓李靖很撓頭,如果突厥人在自己的地盤和你打遊擊,那估計唐軍一定會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如果換了別人,一定會為此戰發愁到掉了頭發不行,但李靖不是別人。

經過冷靜的分析,李靖認為要想速戰速決,必須集中優勢兵力,打一場殲滅戰,消滅突厥的主力部隊。

想到這裏,李靖命令校尉給附近的柴紹和李世勣送信,讓他們率領大軍向定襄城(今內蒙古林格爾縣西北)附近靠攏。

……

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李靖帶領三千輕騎兵,出馬邑,直奔惡陽嶺(今內蒙古林格爾縣南)。

惡陽嶺的北邊不遠處就是突厥重要的軍事據點定襄城。

身為軍事統帥,居然只帶領三千人來到敵人的軍事據點,按照正常的用兵之道來分析,李靖是犯了孤軍深入的大忌。

但有時候實踐告訴我們,對與錯在一定條件下是會互相轉化的。

李靖不是二杆子,之所以敢孤軍深入,是有著很深的思考的,他的想法是:用三千輕騎兵突襲定襄城,拿下定襄後,用三千人死守定襄,頡利可汗必然率大軍前來圍攻定襄,然後自己和柴紹、李世勣兩路大軍,內外合圍,就地殲滅突厥大軍。

事實證明,這個設想,李靖只成功了一半。

一月二十日,李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定襄城,駐守定襄的突厥大將康蘇密還沒有回過神來,唐軍的旗幟已插在定襄城頭之上,慌亂之中,康蘇密敗回頡利可汗的突厥大營。

進入定襄城的李靖顯的十分興奮,在他看來,很快頡利可汗就會落入自己精心設計的圈套。

“李、柴二位總管現在何處?”李靖回身問隨軍校尉。

“啟稟將軍!兩位總管正率大軍向定襄靠攏!”

“嗯!密切注意突厥大軍的動向,如有突厥人來襲,立即報於我知!”

到目前為止,一切都按照李靖的設想進行著,他堅信,不久的將來,突厥人就會將定襄城圍的水泄不通,而到那個時候,將是突厥慘敗之時。

李靖就這樣耐心的等待著,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在他進入定襄城的一天後,探馬為他帶來一個讓他感到很意外的消息。

頡利可汗不進反退,現已退至磧口(今內蒙古善丁呼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