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求和

康蘇密降唐,頡利可汗十分震驚。

令他不明白的是,康蘇密是如何從自己眼皮底下溜走的,或許是因為他神經繃的太緊的緣故,或許他從來根本就沒有重視過這員手下大將。

現在中了李靖的離計,頡利可汗在震驚之余,也很是郁悶。

照此下去,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像康蘇密一樣降唐,頡利可汗立即決定繼續後撤,目的地:陰山以北。

頡利可汗的意圖非常明顯,繼續引誘唐軍深入。

相信這一次,李靖一定會有所顧慮。

……

很快,李靖得到頡利可汗繼續北撤的消息,到現在他始終不明白,為什麽頡利可汗這次的表現這麽差勁,全然沒有了四年多前在渭水便橋的威風。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那就是現在的唐朝已經不再是四年多前的唐朝,敢犯強敵,隨遠必誅!

不過眼下,李靖還是摸不到突厥主力大軍,這讓李靖很是掃興,因為以李靖手中的三千人馬,無論如何是不能再前進了。

難道就此錯過這打敗突厥的絕好機會嗎?

不!李靖,遠在長安的李世民還在等待你勝利凱旋而歸,如果不戰而退,該如何向大唐的子民交代?

為了洗涮曾經臣服突厥的恥辱,這一戰必須要打下去。

“拿地圖來!”

攤開地圖,李靖仔細的看著突厥撤退的地點,然後將手指向了地圖上的“白道”( 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

“傳我將令,命並州道都督李世勣帶領本部人馬,火速趕往白道,力爭截擊突厥。”

李靖說完後,沉吟了一會,然後擡起頭來繼續說道:“讓張公瑾帶領人馬火速到我這裏來。”

李靖的意圖是,張公瑾帶領人馬來到後,自己火速趕往白道與李世勣會和,這個命令迫有些賭博的味道,因為現在只有李世勣距離白道是最近的,而且兵馬齊整,但是對於截擊能否截擊到突厥,李靖並沒有把握。

李靖明白,這一戰是不能強迫李世勣的,因為時間實在是緊迫!

但是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懋公!這一次就看你的了,希望不久之後,能聽到你的好消息。

五天後,消息傳來,李世勣在白道大敗突厥!

李世勣在經過了兩天兩夜的連續跑路後,終於追上了突厥主力部隊的斷後人馬,如此看來,突厥的撤退速度並不快,他根本沒有想到唐軍會以極快的速度追上來。

或與是疏於防範,當碰到李世勣的突襲時,突厥潰不成軍,頡利可汗拼死殺出條血路,帶領數千人退至鐵山(今內蒙古白雲鄂博一帶)。

唐軍的突襲讓頡利可汗驚恐不已,在他看來,或許自己已經深陷唐軍的重圍之中,不然的話,李世勣怎麽可能像從天而降一樣,不過讓頡利可汗更為沮喪的是距離渭水之盟不過四年的光景,唐朝為什麽變得如此強大。

漸漸的他明白了,自己還是原來的自己,但唐朝已不在是從前的唐朝。

如果繼續打下去,頡利可汗覺得自己很可能會敗得很慘,所以在經過慎重的思考後,他決定暫時向唐朝求和,求和是為了贏得短暫的喘息,待到草青馬肥之時,重整旗鼓,卷土重來。

於是,頡利可汗繼四年前渭水之盟後,再一次派執失思力到長安,只是這一次不再是挑釁,而是謝罪請降。

唐朝跟你裝了N多年孫子,現在也該輪到你了吧。

二月三日,執失思力來到長安覲見李世民,面對突厥的低頭認錯,李世民表示可以原諒,同時派鴻臚卿唐儉和執失思力一通同前往突厥大營進行撫慰。

難道唐朝和突厥一戰會以這樣的方式而告終嗎?

不!事實告訴我們,在平靜的背後,必定隱藏著一股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