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世

玄奘,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袆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人。

祖父陳康是北周的國子監博士,父親陳惠終生不仕,專攻學術,按說玄奘的出身雖然不顯赫,但也算是官宦之後,一個官宦家的孩子怎麽會出家成了僧人呢?

其實玄奘並不是立即進了寺廟,剃了光頭,受了足戒,而成為僧人的,他最終出家其實經歷是經歷了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最初把他領進佛門的是他的二哥。

玄奘的二哥法名“長捷”,俗名已經不可考,我們就把他稱為長捷法師吧。玄奘十歲的時候,很不幸父母雙亡,無奈之下,身為兄長的長捷法師,就肩負起照顧自己弟弟的重任,當然要完成這個重任,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十歲的弟弟放在身邊,於是十歲的玄奘就跟著自己的哥哥進了洛陽凈土寺開始學佛。

但是進了寺廟並不意味著你就能夠成為一名僧人,不可否認,在寺廟佛教氛圍的影響下,十歲的玄奘逐漸對佛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學習佛法十分刻苦,但在當時不是你刻苦就能出家的,因為在隋唐時期,要想成為一名僧人,必須要經過官方的剃度,要經過嚴格的選拔考試,那個時候出家人的數量是受到官方控制的,因為僧人不用種田、不用服兵役,如果不加控制,大家都跑去當和尚(尼姑),那估計大家都沒飯吃了。

所以,玄奘要想成為一個僧人,必須要等待時機,等待著當時朝廷的選拔僧人考試。

很快,這個機會出現了,在玄奘進入寺廟的三年後,隋煬帝楊廣下令讓大理寺卿鄭善果到洛陽剃度僧人。

當然,十三歲的玄奘因為年齡太小,是沒有資格參加剃度的,但也許真的是機緣巧合,就在鄭善果完成僧人的剃度,即將走出大殿時忽然看到有個小孩子在外邊不斷向裏張望。

這個小孩子正是玄奘!

玄奘向裏邊張望其實是出於好奇,畢竟京城裏來了大官,而且平生第一次趕上剃度僧人的儀式,所以玄奘想看看剃度僧人到底是個什麽樣,但是這一望不要緊,鄭善果一眼相中了他。

憑著多年剃度僧人的經驗,鄭善果覺得這個孩子不一般。

“你叫什麽名字啊?”鄭善果笑著問。

“回稟大人,我叫陳袆,我爺爺叫陳康,父親叫陳惠,曾祖穎川人氏。”玄奘回答道。他之所以要回答的這麽完整,是因為在古代自報家門要報自己往上四代人。

“哦!要說起來你也算名門之後了啊!”

“大人過獎了!”

“願意出家,以後成為一名得道的高僧嗎?”

玄奘馬上點點頭,“願意!”但是隨後他又微微皺了皺眉頭,開口說道:“只是我年齡太小,學習佛法時間不長,恐怕不夠資格!”

“哈哈哈!你還很謙虛嘛!”玄奘的謙虛態度更加贏得了鄭善果好感,他輕輕地撫摸著玄奘的額頭說:“這個沒關系,不過你先告訴我,你那麽願意出家,今後有什麽打算嗎?”

玄奘的回答只有十個字:“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

這句話翻譯成白話就是:遠的目標是繼承我佛如來的佛法,近的目標是將佛教發揚廣大!

霎那間,鄭善果驚呆了,他實在沒有想到,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居然會有這麽偉岸的抱負。

“好! 好孩子!就沖你這句話,我破例允許你出家為僧!”

就在那一刻,玄奘笑了,一個十三歲孩子的笑容是那樣的燦爛,在他看來,自己就要與曾經告別,即將開始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雖然當時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把一個寶貴的出家名額給了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孩子,實在是一種浪費,但鄭善果卻始終堅持自己的做法,直覺告訴他,這個孩子未來有可能會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於是,他說出了一句在我看來十分經典的話:誦業易成,風骨難得。

是的,沒錯,其實何止是佛門,各行各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天才從來都不是應試教育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