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載譽歸來

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在經過五年的跋山涉水,徒步走了十萬多裏路後,玄奘終於到達了心中的佛學聖地——摩羯陀國(今印度巴特那)的那爛陀寺。

這一年,玄奘三十二歲!

那爛陀寺雖然在1200年左右毀於戰火,但在玄奘生活的時代,那裏絕對是馳名中外、如日中天的地方,用玄奘自己的話說是:德重當時,聲馳異域!

那爛陀寺只所以在當時這麽受世人關注,是因為這個地方是佛教領域藏經最多的地方,大師雲集、高僧輩出,而且留下眾多求學僧徒的足跡,在玄奘之前的義凈、慧輪、智弘、道稀等人都曾經到這裏求學過,而玄奘無疑是這些人中最出名的一個。

玄奘在那爛陀寺一共停留了將近10年的時間,師從本寺主持戒閑法師,研習多種佛經,其中包括《瑜伽師地論》、《中論》、《百論》、《俱舍論》、》、《順正理論》、《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等五十多部佛教經典,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又兼學各種婆羅門書。

與此同時,玄奘還到那爛陀寺周圍的寺廟進行訪事參學,參加了大量的學術研討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玄奘在當地聲名鵲起。

在這期間,玄奘應東印迦摩縷波國(今印度阿薩姆地區)國王鳩摩羅的邀請講經說法,據傳當時聽玄奘講經的有將近1000人,並著有《三身論》,而正是這次講經使玄奘受到了當時印度各國的盟主戒日王屍羅逸多的關注!

當時的印度的形式,很像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同時並立著許多國家,而這些國家都同時擁立一個盟主,這個盟主就是戒日王,戒日王在位期間,印度歷史上稱為戒日王朝,由於戒日王勵精圖治,所以他在位的50多年期間,是印度歷史上的盛世時期。

戒日王給予玄奘的規格是很高的,除了讓他為信徒講經之外,戒日王還經常親自向玄奘請教佛學問題,而且為玄奘舉辦了當時印度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的曲女城辯論大會,俗稱辯經大會。

在這次辯經大會上,一連十八天全印度的佛教高僧無一人敢站出來迎戰,這也說明了玄奘當時在印度已經是無人與之匹敵,曲女城大會使玄奘在印度的聲名達到了頂點。

我的夢想終於實現,在這裏我已別無所求。

帶著無限的榮耀,同時帶著對故土的眷戀,在曲女城大會結束後不久,玄奘謝絕了戒日王的盛情挽留,依然返回了祖國!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玄奘回到了闊別已久的長安,此時歸來的他已經不再是十九年前那個偷渡出境的玄奘了,在印度聲名的如日中天,也讓遠在萬裏之外的唐太宗李世民有所耳聞。

玄奘到達長安時,據史料記載是萬人空巷,人們爭相目睹這位在異國他鄉為自己的祖國人民爭得榮譽的高僧,當時皇帝李世民身在洛陽,所以玄奘在進入長安稍事休息後,立即前往洛陽面見李世民。

玄奘當年西行出境,李世民沒能重視,現在深感遺憾,為此他勸玄奘還俗出仕,被玄奘婉言謝絕。

因為在玄奘的心中,還存有一個偉大的夢想,那就是翻譯佛經!

從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一直到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一月玄奘逝世的前一個月為止,他一直都默默在寺廟裏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佛經,共計經論75部,總計1355卷。

同年二月,玄奘圓寂,終年64歲!

好了,玄奘的故事就講到這裏,讓我們回到本章的開頭。

“玄奘之路”全程行活動正式啟動後,考察團一行人歷時40余天完成了玄奘當年的行程,與玄奘不同的是考察團的人開的是越野汽車,玄奘則是徒步!

當然徒步到印度的人還有很多,而人們之所以對玄奘情有獨鐘,是因為他那西行路上所遇到不可預知的風險,以及他為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帶來的無限榮耀。

最重要的是,他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一個堅定信仰者那不畏艱險的決心和勇氣。

由於玄奘早年出家,終生未娶,所以沒有留下後代,但是他卻有很多學生,這些學生繼承了玄奘的遺志,將佛學發揚廣大。

在玄奘去逝的800年後,一個叫鄭和的人帶領著他的艦隊七下西洋,如果說鄭和開創了一段海上傳奇的話,那麽玄奘就開創了一段中國人的陸上神話。

是的,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從來都不缺少精神堅毅者,玄奘是,鄭和也是,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這樣的人。

玄奘,再回眸一眼你所走過的道路吧!

你的精神已經被傳承,你的偉大將被世人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