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進逼

松贊幹布決心用自己的實力,挑戰一下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在他看來,李世民拒絕和親,其實是在藐視自己。

他認為李世民對吐蕃的實際情況並不了解,而這就是自己最大的優勢。

至少目前松贊幹布是這樣認為的。

不久之後,他將徹底否定自己先前的想法。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七月二十九日,松贊幹布率兵進犯唐朝西部重鎮松州,於此同時,繼續派出使者前往長安,請求和親。

松贊幹布的意圖很明顯,希望通過進攻松州,為唐朝制造壓力,他堅信這一次,李世民一定會重新慎重考慮和親之事的。

當時駐守松州的是都督韓威,韓威能夠得到李世民的信任,長年駐守西部邊境,充分證明了這個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至少是能征善戰,但人都有無法克服的弱點,這一點韓威也不例外,他的弱點是自大。

能改正的叫缺點,不能改正的叫弱點!

韓威自大的弱點注定要讓他遭受慘敗。

當松贊幹布率領大軍到達距離松州二十裏的地方時,命令部隊停止前進,畢竟從前和唐朝並無多少往來,唐朝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同樣不了解唐朝,松州城究竟是個什麽狀況,松贊幹布心中也是沒底。

如果趁著這個機會,韓威能夠充分重視眼前這個對手,加固城防,或者率領足夠的兵力突襲遠道而來的吐蕃大軍,勝算還是很大的,但我們自大的韓威先生居然只帶領1萬名輕騎兵出城迎敵,他的印象中,吐蕃的軍隊不過是散兵遊勇。

事實證明:輕敵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吐蕃大軍刀槍棍棒的招呼下,韓威慘敗而歸,或許是這次慘敗給他造成了極大的恐懼,退回松州後韓威龜縮不出,同時向長安飛馳求援。

當李世民看完求援的文書後,頓時火冒三丈,自平定吐谷渾之後,四周還沒有哪個國家膽敢進犯唐境,這次松贊幹布膽敢前來,在李世民看來,這是有意和唐朝爭奪霸主的地位。

犯我者,雖遠必誅!

李世民當機決定,用武力來教訓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吐蕃人,這一次被李世民選中出征的人是候君集。

秦瓊已經去世了,李靖已經老了,李世勣和程知節在自己的封地獨擋一面,目前朝廷唯一能立即統領三軍出戰的人只有候君集。

八月二十七日,李世民任命時任吏部尚書的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統領五萬唐軍,馳援松州。

這次的軍事行動,除了候君集是第一次獨領三軍之外,隨之出征的也都是後起之秀,具體有左武衛將軍牛進達、左領軍大將軍劉簡、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除了執失思力資歷稍老之外,基本上都是新人擔綱。

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也就是從此時開始,侯君集逐漸爬上了他人生的至高點。

李世民如此信任自己,讓侯君集心中很是激動,他發誓自己一定要打個漂亮的勝仗回來,不辜負皇帝對自己的信任。

事實證明:侯君集勝的很是輕松。

為了盡快解除吐蕃對松州的包圍,侯君集在帶領大軍離開長安之後,就命令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率領2萬名輕騎兵為先鋒部隊,急速趕往松州解圍。

九月四日,牛進達到達了松州城東部20裏的地方,而此刻,松州城已經被圍將近半個月了,韓威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上盼下盼,左盼又盼總算是盼來了援軍。

不過盡在咫尺的牛進達並沒有立即解送州之圍,因為他明白,在松贊幹布的背後還有20萬人馬,而自己的兵力明顯處於劣勢,所以牛進達在思考,該如何用一個四兩撥千斤的方法來解松州之圍。

想來想去,牛進達還是決定用很多人都用過的,看起來沒有什麽新意,但絕對實用的方法——夜間突襲!

在經過了一天的精心策劃後,九月六日夜,牛進達率領5000精兵趁著夜色的掩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沖松贊幹布的中軍大營。

吐蕃人到底缺乏大戰經驗,在唐軍沖進陣營的一霎那,全都四散逃走,帶頭逃跑的人是松贊幹布,不過他也很無奈,在絲毫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如果貿然倉促應戰,風險實在太高,而且松贊幹布實在不知道這次唐軍到底來了多少人。

吐蕃人的撤退速度還是相當快的,在松贊幹布的帶領下,20萬人頃刻間全都退回吐蕃境內,而牛進達在偷襲得手之後,並沒有繼續追擊,因為松州之圍已解,任務已經完成。

當消息傳到侯君集那裏時,這位雄心壯志的主將內心感受頗為復雜,一方面他為自己能夠如此順利解除松州之圍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他又覺得這次出征實在很不過癮。

仗還沒真正開打,吐蕃人怎麽就跑了呢?侯君集成就軍事偉業的夢想看來還要繼續等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