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高句麗恩怨

1、恩怨淵源

貞觀十七年以前,唐朝對外重點防範的地區是西部,當然這和我們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中國往西是一片廣袤的大陸,而往東除了朝鮮半島之外,全部都是汪洋大海,所以當時唐朝將防禦重點放在西部也就不足為奇了,在前邊我們介紹過唐朝在西部分別與東突厥、高昌、吐蕃過招的歷程,可是在經歷了貞觀十七年的政治地震後,唐朝在東部卻迎來了一個對手。

這個對手的名字叫高句麗!

高句麗是公元前一世紀至至公元七世紀在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上存在的一個國家,與他並存的還有新羅和百濟,這三個國家的同時存在並稱為朝鮮的“三國時代”,高麗因為領土最大,人口眾多,所以成為三個國家中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

高句麗的歷史悠久,始建於公元37年,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與其他王子不和,逃離扶余國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麗。很長時間以來高句麗和中原的關系時好時壞,從西漢一直到隋朝,幾乎每個朝代都和他發生過沖突。

中原的各個王朝曾經給予高句麗以毀滅性的打擊,例如三國時代的曹魏政權就攻破過高句麗的王城丸都城,迫使其國王東川王向南逃竄,不過在曹魏攻破其都城後,以為高句麗就此滅亡,所以沒過多久就撤回本國,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過了70年,高句麗就重建了都丸城,並開始進犯遼東,公元313年,隨著高句麗攻破原漢朝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後,高句麗控制了朝鮮半島的北部,並開始對南部的百濟和新羅形成了長達300多年的軍事壓制。

公元413年高句麗長壽王登基,這位國王即位後,大肆對外侵略擴張,吞並了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並且加強了對百濟和新羅的控制,在東部與北魏政權進行對抗,高句麗終於迎來了建國後最鼎盛的時期。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高句麗因為內部的政治鬥爭而開始逐漸衰落,6世紀中期其北部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攻擊,南部受到百濟和新羅的聯合進攻,高句麗由此丟掉了漢江流域,從此漢江流域被新羅所控制,新羅因此可以通過跨越黃海,直接與中國進行貿易交流,並且成為中國的屬國,這樣新羅在外交上就不在受高句麗的控制,可以直接從中國學到先進的科學技術,然而讓高句麗人想不到的是,正是因為他們丟掉了肥沃的漢江流域,從而成就了新羅與中國的聯盟,這種聯盟最終在7世紀中期為他們帶來了災難性的結局。

隋朝建立後,與高句麗也是摩擦不斷,讓隋朝人意識到高麗是中國的心腹大患,是因為隋煬帝楊廣有一次在突厥的始畢可汗那裏看見了高句麗的使臣,在前面我們介紹過隋朝和突厥的交鋒,而高麗人如果和突厥聯合成功,那麽接下來隋朝將有可能受到兩面夾擊,所以才有了隋煬帝楊廣的三伐高句麗。

不過楊廣的軍事水平實在差勁,可以說隋朝滅亡的導火索就是因為楊廣的三伐高句麗,隋朝幾度在高句麗的慘重失敗,前後數十萬將士魂斷遼東,造成了國庫空虛,百姓民不聊生,進而點燃了農民起義的熊熊烈火,隋朝最終在楊廣的倒行逆施之下滅亡了。

唐朝建立後,在武德和貞觀初年,高句麗和唐朝的關系還算平穩,可是作為唐朝來講,對於隋朝在遼東的慘敗始終耿耿於懷,李世民就曾經說過:“遼東地區(高句麗)自古就是中國的地盤,從曹魏到周(南北朝的北周),始終不曾收回來,隋朝幾次東征,都是大敗而回,高句麗殺我們的將士不計其數,朕只要一想起這些就夜裏睡不著覺,想為他們報仇雪恨。”

史料上沒有記載李世民是在什麽場合說的這些話,或許只帶有個人的主觀色彩,但作為大唐帝國的皇帝,這種言論勢必會給國人帶來一種心理上的暗示,那就是遼東是中國人的遼東,在那片土地上永遠浸滿了中國人的鮮血!

唐朝自上而下雖然沒有忘記和高句麗的恩怨,但是自建國以來,一直忙於全國統一,不停的東征西討,所以無暇顧及。李世民繼位後,又一直忙於恢復生產,加上後來和東突厥、高昌、吐蕃的過招,所以唐朝將目光著重鎖定在西部,對於遼東地區算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可問題的關鍵是,有的時候你越置之不理,反而會助長對手的囂張氣焰,在這一點上,高句麗就是典型的代表。

就在李世民繼位不久,高句麗做了一件相當有損陰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