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東征高句麗

1、留守者

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十二日,繼張亮和李世勣水陸二軍先行出擊之後,李世民率領大軍出長安,在洛陽短暫停留後繼續北上,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隨李世民北上的有太子李治和一幫文臣。

三月十九日,到達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

在這裏,李世民決定讓太子留下監國,同時讓高士廉、劉泊、馬周、張行成、高季輔等共同輔政。

一個奇怪的問題產生了!

唐朝從建立以來,每次皇帝離開京城,基本都是太子留京監國,這個傳統從李建成那裏就已經形成傳統,而這次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居然將長安交給了房玄齡,洛陽交給了蕭瑀,並沒有交給太子李治。

那我們不禁要問,李世民為什麽要這樣做?

有的史書分析,李治生性柔弱,李世民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得到鍛煉,讓李治提高自己的威信,從而為將來繼承大統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史書上也確實記載了李世民對李治說過“欲使天下識汝風采”這句話,不可否認李世民的這些做法都很正確,但問題的關鍵是讓太子監國本身就是對太子的歷練,為什麽非得讓他在定州監國呢?

在我看來,李世民除了有意識的歷練太子之外,事實上他對李治並不放心。而這一切都源於李世民一直對貞觀十七年的儲位之爭心存余悸。

前邊我們分析過,李世民是殺兄逼父事端的制造者,雖然他奪得了皇位,但很長時間以來,他的內心深處都是不安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內疚負罪心裏與日俱增,而就在這一切都深深的日益紮根在李世民的心中時,貞觀十七年的儲位之爭,對李世民來講是個沉痛的打擊,他曾經背叛過,如今他卻深深體會“被背叛”的滋味,一個兒子圖謀造反,一個兒子利用權術忽悠自己,已經緊繃了20年神經線的李世民,每天都用自己的勤政力爭去掩蓋曾經的殺戮。

他以為只要自己帶領這個帝國走向盛世,人們會忘記自己曾經做過的一切,但是他恰恰忽略了一點,帝國制度下的權利鬥爭,是輪回的,是無人逃避的。

盛世已經開啟,可是權利鬥爭依然在老生常談的繼續。

不可否認,李世民用自己的魄力以及膽識將貞觀十七年的政治地震的損失盡量減少到最小,可是他的內心深處卻產生了懷疑態度。

李承乾可以背叛,李泰可以忽悠我,那麽李治呢?

誰能擔保李治未來沒有什麽想法呢?

所以我認為,李世民帶上李治前往定州,其實是對李治的監控,而決定讓李治在定州堅國,則體現了李世民老謀深算的一面。

定州地處河北,西邊不遠即是洛陽,往北不遠就是幽州。

我之所以標明定州的地理位置,是因為李世民將李治安排在這裏是有很深思考的。

在李世民看來,李治在長安和洛陽監國都是危險的,一旦李治也像李承乾那樣被侯君集一類的人所忽悠,那麽長安或洛陽瞬間就會落在李治手裏,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而在定州,李治就會面臨一系列的掣肘,首先西邊是洛陽,李治一旦有什麽動向,洛陽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而且李世民得到消息後,可以回身占據幽州,和洛陽前後夾擊李治。

也就是說,定州是個前不著村後著店兒的一個地方,李治在這裏只能安心的監國,如果有什麽異心,將會是死路一條。

至於,李世民將長安和洛陽交給大臣,是不是也會面臨背叛的問題時,首先房玄齡是個謹小慎微者,更是個不折不扣的執行者,但卻不是賊大膽,讓房玄齡造反,還不如一刀宰了他反倒痛快。而蕭瑀雖然不討李世民的喜歡,但卻是個中正耿直之人。

雖說耿直萬人嫌,但在這個時候,中正耿直之人絕對應該是信賴的首選!

李世民對留守者的安排可謂是煞費苦心,沒辦法,貞觀十七年的儲位之爭使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當然李世民的內心所想李治時不明白的,在李世民即將率軍離開定州時,李治還是哭哭啼啼,一是感動,二是擔心。

在古老的帝國制度中,表面看起來溫情脈脈,事實上掩蓋著當權者內心深處的猜忌與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