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人之死

1、劉洎的失誤

東征高句麗無功而返,讓李世民很是郁悶,氣火攻心之下,在回來的路上,李世民病倒了。具體症狀是生瘡化膿。

對於有的人來講,這是個機會。

比如李治!

貞觀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李世民到達了定州。在定州監國的李治看到自己的父親身處病痛之中後,毫不猶豫的用嘴將父親瘡裏的膿吸出,就是這個舉動,讓李治在李世民的心中賺足了印象分,先前的懷疑和猜忌一切都煙消雲散,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李治的太子地位才真的算是穩如磐石。

雖然我們無從考證,李治的這個舉動是不是有作秀之嫌,或是有高人背後指點,但不能否認的是,在經歷了貞觀十七年的儲位之爭後,所有的人都不再希望李治的儲君地位受到威脅,不論是來自皇帝,還是其他人。現在李世民已經放下內心深處的猜忌,這實在是大唐帝國之幸!

可以說,李世民生病客觀上給了李治以鞏固自己太子地位的機會,但是另一個人卻因為皇帝陛下生病導致的糟糕心情而丟了性命。

這個人就是劉洎!

從蕭銑覆滅,投降唐朝後,劉洎一直是順風順水,尤其是李世民即位後,劉洎平步青雲的從給侍中一路升到左庶子、檢校民部尚書。李世民從定州出發東征高句麗時,特意讓他和馬周留在定州輔佐李治監國,總管禮、戶、吏三部。尚書省一共才六個部,而劉洎一個人就管了三個,可見其受重用的程度。

表面看起來,劉洎當時是個炙手可熱的人物,事實上,劉洎在朝廷的地位並不穩固。

大家應該還記得在貞觀十七年的那場儲位之爭中,劉洎是支持誰的。

沒錯,魏王李泰!

從政治角度而言,站錯隊遠比做錯一件事要可怕,雖然後來李治當了太子,沒有人再提起劉洎當初支持魏王李泰的事兒,但並不等於大家就忘記了這件事兒,甚至說太子黨一派很可能在謀劃抓住一個適當的時機,將劉洎拉下馬。所以說,劉洎當時身居高位,並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正所謂:槍打出頭鳥,露多大臉,現多大眼!

不可否認,劉洎是個有才華的人,但缺點同樣突出,他的缺點有點類似於當年的劉文靜——狂妄!

李世民出征遼東前,曾經特意對劉洎做了一番交代,說自己馬上要遠征了,你輔佐太子一定要盡心盡力,一定不能出現差錯,我對你的期望值很高!

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能領悟李世民這番話的含義,這等於在說只要這次輔佐太子有功,未來很可能就會成為下一任皇帝的重臣,真可謂是前程似錦!

可惜,我們的劉洎先生在聽完皇帝陛下說完後,說了一句只有二杆子才會說出的話:陛下你就放心吧,大臣們如果有犯錯的,我就直接把他殺了。

典型的二杆子+愣頭青!

連皇帝都沒說隨隨便便的就誅殺大臣,你一個為皇帝打工的,有什麽權利誅殺大臣?

簡直狂妄之極!

李世民聽完後,倒吸一口涼氣,當場就把臉沉了下來,不過大軍即將遠征,為了圖個吉利,他並沒有發作,而是用低沉的聲音警告劉洎說道:“皇帝不謹慎會失去大臣,大臣不謹慎會丟命的,你性格耿直,甚至有些狂妄,如果不改的話,早晚會吃虧啊!”

言罷,李世民撥轉馬頭帶領大軍離去,剩下劉洎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在我看來,這是劉洎一生命運的轉折點,而最終造成他悲劇的起點就從這裏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