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生變故

和大唐帝國諸多名臣相比,王玄策並不太出眾。作為大唐帝國的外交使節,在貞觀時代奉命兩次出使印度,而他書寫的這段傳奇故事就是在第二次出使印度之時。

這件事還得從頭說起。

貞觀十五年,在玄奘前往印度求法面見戒日王之後,戒日王為了正式建立和大唐帝國的外交關系,特意修書一封給唐朝,表達了自己親近唐朝的意願。唐朝方面的態度也很積極,命令雲騎尉梁懷璥作為唐朝的使節正式出使印度,從而開啟了中印兩國歷史上的首次官方往來。

面對唐朝使節的到來,戒日王大為歡喜,親自到邊境上迎接梁懷璥,而且親自接受李世民下的詔書,將詔書高高的頂在頭頂,可見態度相當恭敬。

不久後,戒日王派人回訪唐朝,為李世民帶去了印度當地大量的奇珍異寶。經過這樣一番往來,雙方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貞觀十七年三月,李世民特意派遣了一個使團前往印度訪問,而王玄策正是這個使團的副團長,在到達印度後,戒日王不僅延續第一次迎接梁懷璥的做法,而且做得更加細致周到,例如在大街上焚香迎接,率領全部大臣夾道歡迎,率領所有的大臣接受詔書後,向東部長安方向叩頭膜拜等。

而且這一次,戒日王讓使團為李世民帶回去了火珠、郁金、菩提樹等稀有的特產,可以說充分表達了戒日王對大唐帝國以及天可汗李世民的崇敬之心。

可是這一切隨著貞觀二十二年戒日王的去世,而完全改變了。

這一年,王玄策升任為東宮左衛率長史(東宮衛隊參軍),李世民再一次組團前往印度訪問,這一次,王玄策被任命為團長。

在經過一系列準備後,王玄策率領使團踏上了前往印度的道路,當然由於當時長安距離印度較遠,戒日王去世的消息王玄策並不知曉。

王玄策一行三十二人經過了兩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終於進入了印度的國境,所有的人都在憧憬著戒日王的前來迎接,尤其是王玄策,因為是第二次來到印度,在他的腦海中不經意間就會想起上次出使印度時的宏大場面,而且一想到戒日王恭敬的態度,王玄策就覺得身為大唐帝國的子民是何等的自豪。

當一個人真正覺得脊梁挺起的時候,是因為在他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作為支撐!

王玄策堅信上次的宏大場面這次依然會出現,但是就在沒多久讓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

在進入印度國境的三天後,王玄策終於看到了一大隊人馬向自己的使團急行過來,通過鮮艷的旗幟可以看得出來,是印度的官方軍隊。

“看來這次戒日王又親自來迎接咱們了,呵呵!”王玄策笑著對手下人說。

正當王玄策想率領眾人迎上前去的一刹那,他忽然發現苗頭不對,因為他感受到了這些軍隊在靠近自己時的一絲殺氣,凝神觀望時,王玄策發現這些人根本不是前來迎接自己的,似乎是來拼命的。

“不好!快跑!”王玄策大聲喊道。言罷,他想立即撥轉馬頭率領眾人逃走。

可是一切都晚了,就在眾人打愣的一瞬間,印度軍隊已經沖了過來,不問青紅皂白的一通亂砍亂殺,最終王玄策和副手蔣師仁被俘,其余人全部戰死。

直到現在為止王玄策依然弄不明白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本來是大唐帝國的專使怎麽瞬間卻淪為了階下囚?

這到底是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