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鬥爭依然繼續

姚崇以其天才般的表演,滿足了李隆基那內心深處不可告人的目的,張說就此暫時退出了朝廷。然而扳倒張說,只是姚崇獨攬相權的第一步,更是李隆基整治功臣,調整朝廷人員格局的一個很小的組成部分。

姚崇和李隆基彼此心中的隱藏的秘密,實現了一拍即合,無須過多的溝通,只需要在特定的時候彼此默默的協作。

張說走了,但李隆基的功臣團隊依然存在,換句話說,阻礙姚崇獨攬相權的人還沒有徹底走的一幹二凈。而接下來姚崇繼續發揮他靈活變通的特長,“配合”李隆基去獲取他們共同的利益。

既張說之後,第二個被姚崇盯上的是時任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劉幽求。

和張說比起來,劉幽求雖然資歷淺,但由於親身參與了李隆基誅滅韋皇後的行動,所以說他是和李隆基在戰火中摸爬滾打出來的戰友,一點也不為過。

劉幽求雖然在李旦登基後,曾經被流放過,但隨著李隆基大權在握後,劉幽求被重新啟用,並進入了宰相班子。但這絕不意味著劉幽求的地位就此安穩,甚至和張說比起來,劉幽求更加不能讓李隆基放心。

可以說在李隆基所有的功臣中,劉幽求是最具備居功自傲的條件的。

一個是因為他的經歷,最重要的是因為他的性格。

由於劉幽求身份的特殊性,李隆基采取了和罷免張說不同的策略,這一次他並沒有等待姚崇為自己創造機會,而是親自上陣開始了整治劉幽求的計劃。

對於劉幽求這個老戰友,李隆基有著深刻的了解,他始終沒有忘記在李旦登基後,劉幽求因為心中不滿自己沒有進入宰相班子,而將不滿情緒寫在臉上的表現,敏感的李隆基早已經看出,他的這位戰友是一個城府並不深的人。

所以,在李隆基的計劃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起點,那就是攻其軟肋,從他的性格入手!

很快,劉幽求得到了以紙詔書,上書:改任太子太保。

很明顯,這是個閑職。

在事先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劉幽求就這樣從宰相班子裏被生生的拉了出來,劉幽求百思不得其解,而就是從此時開始,他進入了李隆基布下的圈套之中。

和上次一樣,劉幽求又開始不滿,臉上繼續書寫著焦躁、消極的情緒,我們無法確定當時李隆基是不是想就此結束對劉幽求的整治,畢竟劉幽求已經被排擠在宰相班子之外,但事實證明,劉幽求最終重復走了張說的老路。

李隆基率先出招,但事情並沒有結束,接下來姚崇接招!

不久,有人上書彈劾說劉幽求不滿自己目前的官職,而且說了很多發狠的話,希望皇帝陛下能夠詳查。

彈劾不是關鍵,重要的是皇帝陛下是否重視。

事實證明,李隆基十分重視,因為他對於這樣一份彈劾書已經期待了很久,而更絕的是,李隆基將審問劉幽求的任務交給了姚崇。

這實在是好比讓搶劫犯去監獄看管犯人,結果只能是留下一座空空如也的監獄。

在我看來,在李隆基整治功臣的過程中,在姚崇獨攬相權的道路上,這是君臣二人合作最完美的一次。

我相信,當時李隆基已經察覺到了姚崇心中隱藏的秘密,不然的話,他絕不可能讓姚崇去審理劉幽求,而姚崇則充分領會了李隆基的意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揮,順便拉上了另一位功臣鐘紹京。

在此之前,鐘紹京雖然曾經一度被推上了中書令的職位,但因為唐隆政變中,那不合時宜的猶疑,而最終被罷免,出任太子詹事。

所以在姚崇的一番猶如走過場的審問之後,對於劉幽求和鐘紹京的定論如下:

兩個人都是曾經的功臣,一下子從宰相班子被踢到了閑職上,心裏有些落差也可以理解,鑒於他們曾經有功於社稷,如果冒然逮捕入獄,恐怕人心不服。

從上述姚崇給出的定論來分析,他似乎沒有把話說完,在我看來這恰恰說明姚崇的精明。

當李隆基將審問劉、鐘二人的權利交給姚崇後,事實上姚崇很可能想到了問題的另一層面,那就是李隆基究竟想要一個什麽結果。換句話說姚崇最終應該給出一個什麽答案?

姚崇經過一番慎重的思考後,他明白了一切,最好的答案就是沒有答案!

姚崇知道自己只需要說明過程和情況,剩下的交給皇帝陛下來裁決!

到現在為止,李隆基和姚崇這君臣二人其實是一種既合作,又互相試探的關系。

說到底,李隆基雖然在排擠功臣的過程中,希望姚崇充當馬前卒,但出於人性的本能,他同時並不希望姚崇是個心狠手辣、趕盡殺絕、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

而精明的姚崇早已經看透皇帝的心思,所以對於劉、鐘一案,他並沒有給出任何答案,甚至從他表面的話語中,還透露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