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領悟

公元713年12月,當李隆基改年號為開元後,意味著大唐帝國完全進入了他的時代,也預示著大唐帝國將開啟一段沖擊巔峰的旅程。

同樣,這段旅程也有姚崇那堅實的足跡!

從現在開始,當年的姚元崇為了避諱“開元”的年號,而改名變成了姚崇,並成為開啟大唐帝國巔峰時代的第一宰相!

事實上,正是從此時開始,李隆基在不經意間已經悄悄改變了宰相制度,從姚崇開始,宰相已經不再是曾經的群相制,而變成了“主相制”。

所謂“主相制”有點類似於後世明代的內閣首輔,既然有主相,就肯定有副相,姚崇當然是主相,副相是一個叫盧懷慎的人。

相對於姚崇而言,盧懷慎性格溫和,不強勢,不愛出風頭,屬於典型的老好人。而姚崇身邊就需要這樣的人做副手,因為以盧懷慎的性格和能力而言,是不可能與姚崇爭權的。

從那次渭川打獵提出不凡的《十事要說》,到協助李隆基排擠功臣,再到盧懷慎為副,多種因素促成了姚崇終於實現了獨攬相權的目的。

但是,姚崇並沒有就此打住,因為他是個有理想的人。

動用心計爬上那個高位,絕不是滿足自己的權勢欲!

當我頭頂第一宰相的光環時,我知道現在僅僅是個開始,獨攬相權我已經達到目的,但這決不是我的理想。

僅此一點,就足以證明姚崇並非政客,而是傑出的政治家!

當然,在李隆基的時代,想要當好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並不容易,首先的一點就是要理解皇帝陛下的所思所想。

在姚崇實現理想的最初階段,其實他做的並不好!

不可否認,當李隆基調整宰相班子暫告一段落後,便開始開足馬力加快治理帝國的進程,而作為第一宰相的姚崇,自然首當其沖的沖鋒在前,作為從政經驗多年的姚崇,對於政務的處理自然遊刃有余,唯一需要加強的就是與皇帝陛下的磨合問題。

這天,姚崇向李隆基上報了一份名單,這是一份關於委任帝國中下級官員的名單,最高品級不超過六品地方官,姚崇將名單遞上去後,開口說道:

“陛下!這份名單的人員我大致跟您介紹一下!”

正待他接著往下說時,卻發現皇帝陛下將頭擡起看著屋頂。

在此之前,姚崇在匯報工作的時候,李隆基從來都是認真注視著他,這一次李隆基的反常表現引起了姚崇的好奇心。

在稍稍停頓之後,姚崇再一次開口說道:“陛下!這裏有一份委任地方官的名單,臣想和陛下商量一下!”

這一次,姚崇說的更加詳細。

李隆基的目光依然沒有轉向他。

嗯?難道當上皇帝就放松自己,連政事都不管了?

還是我的方式有什麽問題?

面對李隆基的冷落,姚崇心中敲起了小鼓,他始終弄不明白今天皇帝陛下的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麽藥,在一片尷尬的氛圍中,姚崇停止了自己所說的話,然後行禮退出了朝堂之外。

望著姚崇離去的背影,李隆基的嘴角露出了一絲詭異的微笑,當然這一切都沒有瞞過他身邊的那個人。

這個人就是高力士!

作為李隆基的貼身宦官,很多年來高力士是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人物,無論是唐隆政變,還是誅滅太平公主的行動,高力士雖然參與其中,但並不像劉幽求、鐘紹京等人那樣成為炙手可熱的大功臣。事實證明,正是高力士這種低調的行事風格,讓他博得了李隆基的好感。

所以當劉幽求、鐘紹京等人被貶外放之時,高力士卻依然可以安然無恙的繼續侍奉著李隆基,並得到了豐厚的獎賞。不僅如此,由於高力士的原因,使李隆基對所有宦官有了重新認識。

在李隆基看來,當那些大臣們不斷爭來爭去之時,以高力士為代表的宦官們卻是最讓自己感覺放心的人,所以在李隆基掌權後,提升了這些宦官們的地位,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增加宦官到三千人。

在此之前,從高祖李淵一直到武則天,宦官只能做些掃地、打水、倒垃圾之類的雜活兒,即使是中宗李顯復位後,宦官的地位稍有提升,但人數也不過一千人。如今李隆基上位後,宦官一下子增加到了三千人,難怪《資治通鑒》裏說,宦官勢力的強盛即由此開始!

不過讓李隆基想不到的是,正是他的所作所為,最終讓李唐王朝的“家奴”們開始了對自己主子一點一點帶血的殘嗜!

當然,現在的高力士還不至於如此,當他看到李隆基冷落姚崇時,在姚崇退出朝堂後,他上前對李隆基說道:

“陛下剛剛親自處理國事,應該為大臣們做出指示,剛才姚崇向您請示,您不僅不說話,還擡頭看著屋頂,這恐怕不是虛心納諫的行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