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罷相

在姚崇無限風光的時候,命運似乎已經暗示他不會一帆風順,姚崇對李隆基的忠心毋庸置疑,他處理政務的能力也是不用懷疑,他那善於權變的智慧,更是讓所有人全都欽佩,但姚崇並不是完人,他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和很多人一樣,他終究沒有越過一道關。

對兒子的教育問題!

作為姚崇的兒子,內心自然優越感十足,在大街即使招災惹禍,只要喊出我爸是姚崇,相信以為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坦白的講,作為官二代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問題的關鍵是官一代們如何糾正官二代的這種想法。

可惜姚崇在這方面做的很不好!

早在開元二年(714年),同樣身為宰相班子成員的魏知古就因為這個問題,上疏彈劾過姚崇。

要說魏知古能夠進入宰相班子還得益於姚崇的提攜,但之所以最終會上疏彈劾姚崇,完全是因為權力分配的問題。

當時魏知古除了身為宰相還兼任吏部尚書,有一次奉命前往洛陽選拔官員,按說身為吏部尚書的魏知古對於選官這件事應該具有絕對的權利,也就是說可以最終拍板決定。

但讓魏知古想不到的是,在選官任務即將完成,人員即將任命時,姚崇卻將時任吏部侍郎的宋璟派到了長安,任務是對這次選出來的官員,進行最終的審查。

話句話說,宋璟成為了最終拍板決定者。顯然這讓比宋璟官大一級的魏知古接受不了。

在魏知古看來,這明顯是姚崇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的表現。所以魏知古的心中十分不爽,在返回長安後,心裏越想越氣,於是上疏彈劾姚崇,理由就是姚崇的兒子經常找自己為好朋友要官做。

事實上,魏知古的理由並不是胡編亂造,姚崇的兒子的確不止一次的找到過魏知古,最初魏知古念在姚崇對自己有恩,於是盡量滿足兩位公子的要求,但現在既然已經撕破臉皮,那索性就將你這位第一宰相對兒子管教不嚴的事情徹底抖出來。

從後來李隆基和姚崇的對話來看,姚崇確實知道兒子們行為不檢點的事情,但他並沒有選擇正視這個問題,而是選擇了回避,這恰恰是姚崇的失誤之處,當然他的回避方式很有技巧。

在李隆基看完魏知古的彈劾奏章後,他立即將姚崇找來詢問兒子們要官的事情,當然李隆基創造了一種輕松的氛圍,並沒有采取咄咄逼人的問話方式。

在姚崇到來後,君臣二人開始天南海北的聊了起來,從暢談正歡之際,李隆基切入了正題。

“愛卿的兒子朕還沒有見過,不知道人品、才學如何啊?現在是什麽官職啊?”李隆基似有意無意的問著。

面對李隆基的提問,生性敏感的姚崇立即意識到這絕不是皇帝陛下隨意的問話,在這背後一定隱藏著什麽目的,或者是陷阱。

在瞬間的思考過後,姚崇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他想到了兒子們行為不檢點很可能已經被人告到了皇帝陛下這裏,於是他清了清嗓子,從容不迫的說道:

“臣一共有三個兒子,其中兩個在洛陽為官,想來臣很是慚愧啊,他們做人有些不太嚴謹,臣知道他們找過魏大人(魏知古),臣還沒來及問他們就先到陛下這來了。”

表面看起來,姚崇似乎並沒有回避這個問題,但仔細分析他的話,我們明顯可以感覺到對於兒子管教不嚴的問題,他並沒有直接面對,而是采取了類似於金蟬脫殼的方法就此略過。

但李隆基並不是白癡!

對於姚崇的回答事實上他並不滿意,此刻他需要的是姚崇的坦誠,他需要的是姚崇謙虛的低下頭來檢討自己,可是姚崇並沒有這樣做,這然李隆基很是失望。

失望至極的李隆基用一種無奈的眼神看著姚崇,當然他沒有發作,而是繼續用一種平和語氣接著問道:

“愛卿是怎麽知道的啊?”

“當年魏知古還是小吏時,臣很是愛護他。犬子一定認為魏知古會對我感恩戴德,所以才去找他,沒想到卻給魏大人帶來了麻煩。臣很是慚愧啊!”

姚崇的算盤打的很精明,這明顯是給魏知古安上了“忘恩負義”的罵名,自認為精明的姚崇這次感覺不僅能夠全身而退,還可以順便將魏知古拉下馬。

事實證明,他實在太低估了李隆基的智商!

“好啊!你很好啊!能有這樣的想法,朕就放心了!”李隆基一邊點著頭一邊說道,並依然用微笑的眼睛注視著姚崇。

“退下吧!”

姚崇躬身行禮退了出去,李隆基的臉色沉了下來!

……

不可否認,開元二年的這次對話,在李隆基的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在我看來姚崇之所以只做了四年宰相,很可能和這次對話給李隆基留下了過於滑頭的印象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