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爭寵(第2/2頁)

在我看來,沒有文化這個原因成為了整個廢後事件的導火索。

我們有理由相信王皇後作為女人,在自己的短板(不能生孩子)充分暴露在情敵面前的時候,她的內心是怎樣的一種煎熬。

正如男人天生是多情的動物一樣,女人天生就是嫉妒的化身。

由嫉妒所產生的就是怨恨,由怨恨所衍生的就是報復。

所以王皇後接下來想要報復武惠妃其實很正常。

事實上,就在武惠妃生下第一個兒子時,女人天生的敏感已經使得王皇後的感受到了危險即將襲來,這一感受倒不是來自於武惠妃,而是來自於李隆基。

武惠妃生下第一個兒子後,李隆基每天退朝後就捧在懷裏把玩,雖然當時李隆基已經有很多孩子了,但這個孩子卻是自己最寵愛的女人生下的,所以在李隆基的眼中這個孩子是獨一無二的,為此他給孩子起了名字叫李一。

“一”這個字是筆畫最少的漢字,但卻是所有漢字的本源,甚至在古代人的眼中,“一”也是所有事物的本源。道家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見李隆基為孩子取名為“一”,頗有些代表上天的意思。

或許李隆基當時只是表達一種激動的心情,並沒有什麽有目的的行為,但他沒有想到,這個舉動恰恰觸動了王皇後那顆敏感的神經。

在王皇後看來,李隆基為孩子取名為“一”,是有深刻用意的,因為“一”的意義是唯一,天下只有皇帝是唯一的,所以在王皇後的意識中,這個孩子有可能會成為太子,而武惠妃順其自然的會成為皇後。

如果李瑛能夠繼位,自己或許在宮中還有一席存身之地,如果武惠妃的孩子未來繼承皇位,在王皇後看來,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

於是,在多疑心裏的重壓之下,王皇後開始迷失了方向,其行為的典型特征就是發泄怨恨。

事實上在那種狀態下,發泄怨恨也是可以理解,但沒有文化的王皇後明顯找錯了對象,他找的對象是李隆基。

她總是尋找機會在李隆基面前詆毀武惠妃,而且說到激動的時候,還會奚落李隆基忘恩負義,喜新厭舊(時對上有不遜語),這就是典型的沒事找抽了。

沒有文化的王皇後可能並不明白,在那個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女人取悅男人的資本是什麽,尤其是在與情敵的鬥爭中如何為自己賺取更大的資本。

說到這裏,我倒是想起了現在某些關於女人如何挽回婚外戀丈夫的方法,說是如果想要讓丈夫回心轉意絕對不能大發雷霆,而是更加溫柔體貼,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丈夫回心轉意。

針對這個觀點我要說的是,在現代社會這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而在王皇後的那個時代,這絕對是唯一的方法。

因為那個時代即使你身居高位,即使你做到女人中的超級牛人,別忘了給予你這一切的是男人。

王皇後的行為可以被認定為是“爭寵”的性質,這一切本無可後非,但由於自身文化素質實在有限,所以采取了最下策的方法。

事實上,當王皇後在李隆基面前發泄不滿情緒的時候,尤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行為不經意間勾起了李隆基對歷史的追憶。七十年前他的祖父高宗李治曾經整天面對王皇後的牢騷而不知所措,而最終倒向了武則天一邊,現在李隆基同樣面臨一個同姓王皇後的不滿怨恨情緒,不過與李治最初的不知所措相比,李隆基很快找到了答案。

沒有子嗣使王皇後失去了權利博弈的籌碼,沒有文化使王皇後在情感之爭中不具備任何優勢的地位,而那些怨言則將使她與李隆基開始漸行漸遠。

也就是從此時開始,李隆基萌生了廢後的想法。

王皇後沒有想到她的莽撞策略反而將李隆基更加推向了武惠妃那一邊。當然廢後這件事不僅僅是皇帝的家事,而李隆基也早已經過了意氣用事的年歲,他明白當年祖父李治在廢掉王皇後時,經歷了來自諸多方面的壓力,使其備受煎熬,這其中就有來自宰相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壓力,在這個問題上宰相們基於穩定的前提,一定反對廢後,所以找宰相商議不是個好辦法。

經過慎重的思考,李隆基決定首先從內廷的人開始,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的計劃最先就栽在了內廷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