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朝堂爭執

李隆基和李林甫這次私下裏的對話,其實是一次雙贏的對話,不僅李林甫摸清了皇帝陛下的深刻想法,更讓李隆基對這個人人評價不學無術的宰相有了全新的認識。

在此之前,李隆基對李林甫的印象大多來自宦官和武惠妃,之所以把他拉進宰相班子,完全是因為很多人的良好評價,說這個人是一個很溫和人,可以給張九齡、裴耀卿做個幫手。坦白地講,李隆基並沒有真正的具有實際意義的看出李林甫究竟有什麽過人之處。

但是通過這次私下裏的對話,李隆基不禁對李林甫有些刮目想看,他已經看出了李林甫實際上是個應變能力極強、善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人。

而身為宰相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點很重要,但張九齡和裴耀卿顯然在這方面有所欠缺。

也就是從此時開始,李林甫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陡然而升,如果說先前他因為朝廷裏能夠勝任宰相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有些時候不得不屈從張九齡等人的意見,但李林甫的這次出現,讓他霎那間似乎意識到了什麽,這是一種朦朧的感覺,隱隱約約的他感覺到李林甫假以時日可能是張九齡很好的替代者。

有了這樣的感覺,李隆基下定決心,在未來的日子裏,如果張九齡再來個面折庭爭,自己可以不必再屈從他的意志。

事實證明,李隆基並沒有等待太久的時間,僅僅一個月後,他就等到了這樣的機會。

當李隆基在百官面前說出李林甫的那個方法後,所有人全都拍手稱贊,就連張九齡和裴耀卿也都在埋怨自己為什麽沒有想到如此兩全其美的辦法,當然善解人意的李隆基並沒有在眾人面前說是李林甫的主意,因為他知道既然李林甫私自找到自己,就說明他不想把自己明擺在張九齡和裴耀卿的對立面。

十月二十一日,李隆基等文武大臣終於回到了闊別了將近三年的長安城,值得一提的是,此後李隆基再也沒有到過洛陽,一直到他去世為止。

回到久違的長安,讓李隆基的心中興奮,只是這種興奮還沒有維持多久,就又被一盆涼水迎頭澆了過來,而澆涼水的人正是張九齡。

事情的起因和上次張守珪的問題一樣,只不過這次換成了朔方節度使牛仙客。

作為一方的軍政長官,牛仙客在當地頗具聲望,不僅嚴於律己,還能夠為國家節省開支,糧食儲備充足,武器裝備精良,最重要的是這一切都不是朝廷的刻意要求,而是牛仙客憑借很多年的努力,精心治理的結果。

於是,很多人在李隆基面前開始保舉牛仙客,而李隆基在經過詳細的調查後,確認了牛仙客的先進事跡,所以準備把他提拔他到尚書級別的官職,只是李隆基一直在考慮該把他放在哪個部門。

就在李隆基思考的這段時間,張九齡上疏表示反對。

這一次張九齡的理由和上次反對任命張守珪的理由有些區別,“陛下!大唐自從建立以來,只有當過宰相的德高名揚天下以及望重的人才有可能被任命為尚書級別的官員,牛仙客原來是河湟節度使判官,如果現在讓他擔任國家權力機要部門的官員,恐怕有辱朝廷的名聲。”

對於張九齡猶如幽靈般的反對聲音,李隆基事先到是有所準備,於是他耐著性子說道:“那麽只加實封可以嗎?”

“不可以!封爵是用來獎勵有功之人的,邊防的節度使倉庫充實、武器精良是他們應該做到的,這只是盡到本分而已,不能算是他們立了功勞,陛下可以賞賜金錢物品,封給爵位恐怕不適宜。”

一番話說的李隆基再一次無語。

朝堂上頓時寂靜無聲,高高在上的皇帝陰沉著臉,跪在下邊的張九齡看起來要堅持到底,此刻沒有人出來打圓場,朝堂之上頓時陷入了一片尷尬的境地。

其實所有人都在思索著接下來會出現怎樣的一幕,這其中就包括李林甫。

如果上一次在張守珪的問題上,李林甫由於沒有摸清皇帝的想法而不然貿然出頭的話,這一次他再也不能將自己隱藏起來,因為他深知上次私下面見皇帝,其實已經擺明了自己的立場,精明的皇帝陛下豈能不知?這一次和上次的情形是那麽相似,皇帝陛下一定是希望自己站出來的,如果不出頭,恐怕皇帝陛下那裏未必能夠交代的過去。

更何況這也是一次排擠張九齡的絕好機會!

在整理好思緒後,李林甫從朝臣中閃出身來躬身說道:

“陛下!臣認為仙客具有當宰相的才能,任命他為尚書級別的官員又有什麽不可呢?”說完後,他瞥眼看了一下張九齡,然後繼續說道:

“九齡是書生,實在不通大體!”

朝堂之上一片嘩然!

李林甫站出來說出自己的意見也就罷了,但是公開貶低張九齡,這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的事情,雖然同為宰相班子成員,但怎麽說張九齡也比李林甫的官職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