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終的勝利者(第2/3頁)

只因為一個原因,那就是無論立誰為儲君,自己在撒手人寰之後,未來的皇帝必須要和大臣們同心協力的幹事,如果大臣們不支持新皇帝,那麽新皇帝將會陷入孤立的境地,所以每個皇帝在立儲這個問題上,是必須要考慮大臣們意見的,尤其是宰相班子。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李玙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了,因為首席宰相李林甫是支持李瑁的,而且李隆基知道李林甫並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在他的背後是一個集團在協同作戰。

縱觀當時的朝廷現狀,李林甫已經成為朝廷內的權臣,李隆基對他是信任有加,已經逐漸步入老年的李隆基此時甚至已經將他看成是未來大唐帝國的中流砥柱,新的儲君能夠得到他的擁戴,無疑會實現君臣協作的局面。

但另一方面通過回顧歷史,李隆基內心有著另外的一番忌憚,那就是不願意看到新的太子因為權臣的擁戴而羽翼過豐,這是一種十分微妙的關系,其中的復雜只有李隆基自己能體會。

可以說綜合多種原因,立太子這件事隨著武惠妃的突然去世和李隆基內心的矛盾狀態,而變得撲朔迷離起來,從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一直到開元二十六年(738年)五月,李隆基始終在壽王李瑁和忠王李玙之間猶豫不決,甚至經常悶悶不樂,以至於睡眠和飲食急劇減少。

其實很多事情表面看起來十分復雜,但往往它卻有著最為簡答有效的解決辦法,之所以當事者一時間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是因為他們無法跳出事件以外來看清事情的本質。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就在李隆基被立儲問題困擾時,有一個人始終在暗中注視著李隆基,由於身份的原因,使他注意到了皇帝陛下生活上的顯著變化,這個人就是時刻不離李隆基身邊的宦官高力士。

由於身處皇帝身邊,可以說高力士已經深入到了李隆基的內心,甚至李隆基的一個眼神,高力士都能參透其中的含義,看到皇帝陛下茶飯不思,高力士明白皇帝陛下是因為立儲問題而傷透了腦筋。

事實上很長時間以來,高力士內心都在飽受良心的譴責,因為自己的即興之舉,使得李瑛三兄弟竟沒有機會和李隆基說明事情的真相,雖然當時是出於好意,但他始終認為李瑛三兄弟的死和自己考慮問題不周有著直接的關系。

良心上的譴責使高力士忐忑的渡過每一天,他很想找個機會彌補自己的過失,但李瑛已經不能死而復生,他明白唯一能夠彌補自己過失的,就在立儲這件事上出一份力,如果找到一個合適的儲君人選他內心還能夠稍稍得到一絲安慰。

也就是在李瑛死後,高力士已經下定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救贖自己。

此刻,李隆基的猶豫不決,使高力士看到了希望,但他同時也明白自己即使和皇帝再親密,也終究不過是個奴才身份,所以他不能貿然幹涉立儲這件事,他只能循序漸進的去引導。

在經過慎重的思考後,他決定從關心皇帝陛下的生活開始入手。

“陛下!您最近膳食減少,每天只睡兩、三個時辰,老奴覺得您都瘦了,不知道您有什麽心事啊?”

“唉!你是朕的老仆人了,在朕身邊這麽多年,難道還猜不出朕的心思啊?”李隆基嘆息著說道。

對於李隆基的回答,高力士感覺有些意外,因為這句話等於給了他進言的絕好機會,於是他不失時機的問道:

“陛下恕老奴愚鈍!難道……,難道是儲君的人選還沒決定嗎?”高力士試探的問道。

“是啊!這件事已經困擾朕半年了,現在也拿不定主意啊!”

“陛下何必這麽費心思呢?其實依老奴看來,這件事情很好解決!”

“哦?那你趕緊說說,有什麽辦法?”

“陛下只依年齡大的來立,誰敢再爭呢?自古以來都是立長不立幼啊!”

霎那間,高力士的話讓李隆基頓時豁然開朗,他立即站起身來,眼睛中頓時有了光彩,他一邊拉著高力士的手,一邊興奮的說道:

“說的好!說的好啊!立長不立幼!立長不立幼!這麽長時間朕怎麽就沒想明白呢?就這麽定了!哈哈哈!”

高力士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在陪著李隆基一同大笑同時,他的眼睛不禁紅潤起來!

……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六月三日,李隆基下詔立忠王李玙為太子,至此懸置半年的立儲問題終於塵埃落定。

李玙沒有想到太子之位最終會落到自己的頭上,除了興奮之外,他下定決心未來要做個合格的儲君,不辜負所有人的期望。當然後來的事實證明,李玙要在未來的道路上經歷諸多荊棘坎坷。

因為,當他榮登太子時,首席宰相李林甫的內心已經開始不安起來,壽王李瑁沒有被立為太子,使他的政治投機行為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