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制約的策略(第2/3頁)

事實證明,正如楊國忠所預料的那樣,當他和韋見素見到李隆基後,還沒等到兩個人開口,皇帝陛下倒是開門見山的問道。

楊國忠見此情景,本想改變直言進諫的策略,但是還沒等他張嘴,韋見素已經把話說了出去。

“陛下!安祿山久有異志,這是朝廷內都知道的事情,現在他居然請求要番將32人代替漢將,很明顯這是狼子野心,先前他在長安時陛下就應該殺了他,現在實在不應該在答應他的請求,不然的話我大唐會有禍事啊!”

韋見素越說越激動,到最後聲音居然有些顫抖。

他本以為自己一番苦口婆心的話語,會換來皇帝陛下的醒悟,沒想到在他說完後,李隆基龍顏大怒。

“你們這些大臣整天猜忌這個猜忌那個。安祿山手握重兵這不假,甚至朕他有野心,朕也是心知肚明,但那個手握重兵的邊將沒有野心呢?難道把他們都殺了嗎?換了人就不會有野心了嗎?朕如此寵愛安祿山就是為了想攏住他的心,而你們整天猜忌他,朕的努力不是白費了嗎?”

李隆基說道最後,用眼瞟了下楊國忠,這番話表面說給韋見素,實則是說給楊國忠。

韋見素跪在地上一動不動,他呶呶嘴示意楊國忠繼續頂上,然而楊國忠聽出了李隆基話語中的意思,所以他選擇了沉默。

“今後凡是再說安祿山想謀反的,朕一定要重重處罰他!”

至此,楊國忠和韋見素兩個人已經徹底無語,只得行個大禮,灰頭土臉的退了出來。

……

對於皇帝陛下的這種反應,楊國忠已經是在意料之中,但韋見素心中卻是很郁悶,在他看來,自己今天完全是熱臉貼在冷屁股上,這讓他很是不爽。而韋見素之所以能作為楊國忠看重的人,恰恰具備了楊國忠那種不斷變通的特點。

於是,兩個人沒過幾天,繼續找到李隆基,變換一種方式繼續勸諫李隆基。

“陛下真是聖明,前幾日臣等以為陛下並不知道安祿山的野心,臣等實在沒想到原來一切盡在陛下的掌握之中,不過為了以防萬一,臣建議暫時除去安祿山平章事的職務,並且下詔以賈珣為範陽節度使,呂之誨為平盧節度使,楊光翙為河東節度使,這樣的話,安祿山的勢力就被分解了。”

這次率先說話的依然是韋見素,先是一通臭捧,然後提出自己的建議,皇帝陛下不是說不讓提安祿山謀反嗎?所以在韋見素的話語裏避開了“謀反”這樣敏感的詞匯。

有時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們的智慧,在一些語言和文字的表述上,遊走在政策的邊緣,其尺度拿捏的實在精準。

“嗯!這個計策好,這樣既可以不打草驚蛇,又可以看看安祿山的反應!”李隆基點頭稱是。

“陛下!臣還有一個建議!”此刻在楊國忠的頭腦中飛快的閃過一個念頭,不等李隆基開口,他繼續說道:

“陛下在下詔書之前,可以派人去範陽親自看看安祿山的反應,陛下心裏也好有個準備。”

面對楊國忠的建議,李隆基低頭思考了片刻,然後他擡起頭來說道:

“這樣也好,那就排朕的內侍輔謬琳以贈送水果的名義到範陽走一趟吧!”

輔謬琳!當楊國忠聽到這個名字後,他本能的皺了皺眉頭,雖然他並沒有當場反對李隆基提出的這個人選,但他對這次範陽之行隱約間有一種不詳的預感。

楊國忠的敏感並非空穴來風,很長時間以來他對宮廷內的所有人全都了如指掌,而輔謬琳的人品他更是十分了解,一個自私、貪婪、虛偽的宦官,這樣的人前往範陽去探聽關於帝國命運的消息,他帶回來的消息會是真實的嗎?

事實證明,楊國忠的擔心全都一一應驗,輔謬琳在範陽被安祿山重金收買,他反饋給李隆基的消息是:祿山竭忠奉國,無有二心。

“祿山和朕是推心置腹啊,不可能有謀反的野心,國家北部奚和契丹還要靠祿山去震懾他們,朕願意為他擔保,愛卿們不必憂慮。”

當李隆基聽到輔謬琳反饋的消息後,立即將楊國忠和韋見素找來,然後興沖沖的對他們說道。

韋見素尷尬的站在那裏一動不動,皇帝信任的內侍帶回來的消息還會有錯?此時連韋見素自己也開始自己是不是出了什麽問題。

然而楊國忠並沒有動搖,雖然他沒有證據證明輔謬琳有什麽問題,但天生狐狸般的狡猾和敏感,使他覺得這個皇帝信任的內侍正在忽悠所有人,甚至是在忽悠大唐帝國的命運。

楊國忠依然沒有站出來,甚至韋見素對他都頗有意見,認為他是個懦夫,但所有人都不會知道,此時楊國忠的心中正在醞釀著一個計劃,他堅信這個計劃的實施將會使皇帝陛下對安祿山要謀反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