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重整河山(第3/11頁)

這個忽悠李亨的人,名字叫房琯。

房琯,字次律,河南人,少年時聰穎好學,開元十三年作《封禪書》念給宰相張說聽,使張說大為驚嘆,被舉薦為校書郎,授盧氏令,拜監察禦史,由此開啟了仕途之旅。

房琯在李隆基退居蜀中後,擔任文部侍郎、同平章事,是宰相班子的成員之一。李隆基在蜀中聽到李亨稱帝的消息後,派左相(左仆射)韋見素和房琯一起前往靈武主持傳位儀式,並讓他們輔佐李亨。由於韋見素以前和楊國忠關系緊密,所以受到了李亨的冷淡,而房琯當時屬於學士型的官員,在經歷了楊國忠亂政之後,當時人包括李亨在內很是懷念張九齡類型的官員,所以房琯受到了李亨的禮遇和信任。

房琯博學多聞,經常和李亨探討國家大事,有的時候談及時事時慷慨激昂,這讓李亨不禁為之動容,因此在李亨的眼中,房琯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奇人。

在我看來,房琯如果僅僅是停留在嘴上功夫的話,或許還可以在李亨這裏混口飯吃,但他千不該萬不該的,以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去幹抄起家夥上戰場廝殺的事情,那就叫槍打出頭鳥——露多大臉,現多大眼。

在李亨抵達彭原不久,西北少數民族各部的援兵還沒到達時,房琯建議李亨立即率兵收復兩京,並毛遂自薦擔當收復兩京的重任。坦白地講,李亨的內心也有想迫切證明自己的願望,至少要向身在蜀中的老爹證明自己的能力。盡管當時李亨兵力不足,而且郭子儀正在北部邊境鎮壓鬧事的怛羅胡族諸部,但房琯的信誓旦旦以及那毋庸置疑的決心,還是讓李亨動了心,於是他決定聽從房琯的建議,加授房琯為持節、招討西京兼防禦蒲潼兩關兵馬節度使。

事實上從李亨加封房琯的官職來看,等於將當時所能掌控的地區和絕大部分人馬全都托付給了房琯。

不僅如此,李亨為了表現出對房琯的信任,還讓房琯自己搭建輔佐班子,但房琯選中的人大多都是文人出身的官員,例如禦史中丞鄧景山、戶部侍郎李緝、右司郎中魏少遊、給事中劉秩等人。

十月十日,李亨為房琯等人舉行了盛大的出征儀式,當他看到房琯選中的人都是文人學士之後,李亨隱隱約約地生出了一絲擔心,於是他特意讓曾經久經沙場、能征善戰的老將,時任兵部尚書的王思禮協助房琯。但出征之後,王思禮受到了房琯的冷淡,原因是房琯認為王思禮過於粗魯,與他們這些文人出身的官員實在有些不搭。

房琯當時或許並不知道,上戰場並不是寫詩作畫,那是刀光劍影的血拼,是一場生死僅一線之隔的角逐。

房琯當時分三路大軍向長安進發,由部將楊希文率領南軍從壽宜(今陜西周至)東進;由部將劉哲貴率領中路軍自武功(今陜西武功西北)東進,由李光弼的弟弟李光進率領北軍自奉天東進,尤以中軍和北軍為先鋒,房琯及他親自挑選的輔佐班底隨中軍同行。

十月二十日,中軍和北軍進至長安西北的西渭橋駐紮,房琯本想在這裏補充糧草然後討論接下來的作戰計劃,但是沒想到轉天便在陳陶斜同安守忠率領的叛軍不期而遇。由於應對匆忙,房琯照搬古人設計的車戰法,想以兩千輛牛車,輔以騎兵、步兵護衛,準備沖擊叛軍,但就在房琯剛剛準備完畢時,安守忠便率領叛軍沖了過來。

事實證明,房琯同志對於牛這種動物的習性了解得並不徹底,叛軍突然擂鼓呼喊,大面積地沖殺過來,讓這些沒有見過如此陣勢的老牛們聞聲震駭,最為不利的是,當時房琯的大軍是頂風對敵,這一點正被臨敵經驗豐富的安守忠所利用。

“點上火把,扔進牛群裏!”安守忠見有機可乘,遂下令道。

刹那間,房琯布置的牛車陣裏濃煙滾滾,火光沖天,那些老牛見到火光立即嚇得四處亂竄,只片刻工夫房琯精心布置的牛車陣瞬間土崩瓦解。步兵和騎兵由於阻止不住,陣形也紛紛散亂,很多士兵被蠻牛踩踏致死,眼見得人畜大亂,安守忠趁機率軍掩殺過來,唐軍丟盔棄甲,損失慘重。

如此混亂的局面之下,房琯率領殘兵敗將立即退出西渭橋,向西撤退五十裏安營紮寨,此役唐軍損失了將近三萬人,李亨手中的家底已經被房琯折騰進去了一半。

按常理,房琯此時真的應該仔細反省自己,本來他上戰場就屬於趕鴨子上架,而且對手實戰經驗豐富,房琯在人家面前那絕對是小巫見大巫。但房琯並不這麽認為,此時書生意氣在房琯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他認為第一仗的敗因在於三路大軍少了南路,故而造成兵力不足,他發誓等南軍到來後一定狠狠地還擊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