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勵精圖治正當時 第七十九章 退讓一步

“相國,長安到了!”一名隨從指著遠處一段巍峨的城墻大聲喊道。

楊師道搭上手簾,遮住略略刺眼的陽光,透過一片枯枝向西望去,他也看見了,一段黑黝黝的城墻橫亙在數裏之外。

“又回來了!”楊師道也長長嘆息一聲,他也記不得離開長安多久了,十年還是八年?

望著這座他出生乃至長大的城池,楊師道心中無限感概,什麽時候隋軍能再攻下長安?

這次楊師道奉命出使長安,就是為了安撫唐朝,向他們講清楚隋朝發行銀錢不會傷害到唐朝的利益。

他身上帶著一封楊元慶寫給李淵的親筆信,信中承諾將嚴禁銀錢流向唐朝。

這就是楊元慶的讓步,或者叫示弱也可以,其實態度並不重要,重要是的要穩住唐朝。

必須在解決突厥危機之前避免和唐朝交戰,銀錢會成為隋唐之爭的導火線,楊師道出使的任務,就是掐掉這根導火線。

眾人又向前走了數裏路,離長安春明門越來越近了,這時,一隊騎兵從城內飛馳而出。

隊伍中,為首是一名年近四十歲的官員,長得方面大耳,目光沉靜,頜下飄著一縷長須,氣度不凡,他正是唐朝的禮部尚書楊恭仁,也是楊師道的大哥。

他是奉李淵的旨意前來迎接楊師道一行,在他身邊還有另一人,鷹鼻細眼,目光奸詐,他便是唐朝的內史侍郎封德彝。

封德彝是主動請纓一同前來迎接隋使,這裏面還藏著一絲深意,李淵其實並不是很相信楊恭仁。

“大哥!”楊師道看見了楊恭仁,頓時驚喜地大喊一聲,揮揮手,催馬迎了上來。

楊恭仁看見了兄弟,一直嚴肅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心中湧起一種難以言述的親情,他們身邊流著同樣的血液,有著一種常人沒有的默契。

“三弟,一路辛苦了。”

盡管心中有一種想和兄弟擁抱的沖動,但楊恭仁還是克制住了,他知道封德彝就在他身後。

此人是個小人,他會把自己和兄弟見面的過程詳細地告訴聖上,楊恭仁明白李淵的心思,他不想惹出不必要的麻煩,只拱拱手,淡淡地笑了笑。

楊師道的目光越過兄長的肩膀,看見封德彝一臉奸詐的笑容,他忽然明白了兄長心中的苦衷,也克制住了自己的激動,拱手笑道:“大哥好像長胖了一點。”

“那當然,養尊處優,也不像從前那樣常騎馬下鄉探視民情,自然就胖了。”

楊恭仁臉上帶著笑容,又看了看楊師道的副使張亮,他卻不認識,便笑問:“這位是?”

“這是我此行的副使,張參軍,任楚王記室參軍。”楊師道笑著給他介紹道。

楊恭仁肅然起敬,連忙施一禮,“原來是張參軍,久聞大名了!”

張亮見他居然知道自己,心中不免有些得意,連忙深施一禮道:“張亮位卑職小,不敢受楊尚書之禮,久聞楊尚書文武雙全,是當世罕有儒將,請受張亮一禮。”

楊恭仁是楊雄長子,不僅學識淵博,而且也熟讀兵書,年輕時,一杆亮銀槍在長安頗有名氣,加之他是出了名的美男子,所以被稱為‘銀槍俏郎君’,傾慕他的美女不計其數。

後來楊恭仁出任張掖太守,政績卓著,又調入朝任戶部侍郎,楊玄感造反時,楊廣調了四路大軍剿滅楊玄感,第一路宇文述,第二路屈突通,第三路來護兒,第四路便是楊恭仁,他帶兵有方。

從前他在隋軍攻伐吐谷渾時也是勝多敗少,被譽為儒將,在大隋極為有名。

楊恭仁見張亮對自己恭敬有加,不由捋須一笑,“不浪費時間了,我們進長安吧!”

……

武德殿禦書房內,李淵陰沉著臉,一言不發地聽著封德彝的稟報,他只關心兩件事情,一是隋使到來的目的是什麽,這是國事。

但另一方面,他又想知道楊恭仁對楊師道的態度,這卻是一種難以言述的心思。

盡管李淵和楊恭仁從前的私交極好,可以說無話不談,但那是同為大臣,雙方地位平等時的交往,而現在角色變了,李淵變成了君主,心態自然也發生了變化。

他也照顧過去的交情,重用楊恭仁,甚至任命他為禮部尚書,但另一方面李淵對楊恭仁也有一絲顧忌,始終不肯讓他入相,而且李淵明知楊恭仁帶兵有方,文武全才,卻堅決不肯給他帶兵。

說到底,就是因為楊恭仁之弟楊師道在隋朝為相國,而且還有一個妹妹是楊元慶側妃,想到這兩個人,李淵心中就仿佛被刺了一下。

表面上李淵是很寬容,他也盡量表現出了他的帝王心胸,似乎很寬容大量。

但實際上,李淵卻是一個眼睛裏揉不得半點砂子之人,心胸極為狹窄,總會在不經意之時,流露出他內心陰暗的一面,比如這次,他讓楊恭仁卻接待楊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