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勵精圖治正當時 第八十章 長孫之策

約半個時辰後,李世民出現在李淵的禦書房,他雙膝跪下向父皇恭敬地磕一個頭,“兒臣世民參見父皇,請父皇訓示!”

李世民每次來覲見父親總是會行跪禮,雖然沒有這個必要,但李世民一直堅持,最終感動了李淵。

李淵一直為第五子李智雲之死而對李世民耿耿於懷,但正是李世民一言一行所表現出的孝道,最終使李淵相信了裴寂大義滅親的解釋,李世民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聲而射死李智雲。

解開這個心結後,李淵對李世民開始愈加信任,甚至包括李世民在潼關奪權而不肯救援李元吉之事,也不了了之,更重要是李建成在一些小節卻表現不太好,讓李淵不喜。

比如,李建成經常微服私訪,替農民解決實際問題,農民在感激之下,會喊出太子萬歲,李淵當然不會計較這種愚農之言,但他卻對太子沒有及時制止而不滿。

再比如,李建成在私生活上有點不太檢點,經常和一些文人混跡在一起,而且招妓娛樂,席中酒色不忌,放蕩形骸,被禦史彈劾有失體統,這讓李淵很是不滿,但並沒有說什麽,也沒有斥責太子。

盡管李淵本人是極為好色,但他卻希望兒子們能穩重收斂,在這一點上次子世民就做得很好,他從不和那些胡亂指點江山的文人墨客們混在一起,也不好色,和秦王妃情深意重,夫妻恩愛,加上皇後時時贊譽,這就讓李淵很滿意。

歷史竟是如此地相似,這種事情在隋朝時也同樣發生過,李建成相當於楊勇,李世民相當於楊廣,盡管有前車之鑒,但李淵並沒有吸取楊堅的教訓,或許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所在,有是歷史的必然。

由於李世民掌控唐風的緣故,一些軍國大事,李淵也常常會把李世民叫來一起商議。

“皇兒免禮平身!”

李淵笑眯眯道:“坐下吧!”

一名宦官連忙搬來一只坐枰,“謝父皇賜座!”李世民恭敬地施一禮,坐了下來。

李淵沉吟一下,揮揮手,“你們都退下!”

宦官們都退了下去,禦書房內只剩下他們父子二人,李淵這才緩緩道:“安排唐風,要多注意楊恭仁的動向。”

“是!兒臣記住了。”

這一點也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區別,如果是李建成,他一定會吃驚地問,為什麽監視楊恭仁,知道實情後,他必定會勸父皇要相信楊恭仁。

但李世民卻不,他不會問原因,父皇怎麽交代,他就怎麽做,這自然就讓李淵對他生出一種信任感。

隨口交代完楊恭仁之事,李淵又道:“這次楊元慶派遣楊師道來長安,是向我們解釋發行銀錢之事,他承諾少量發行銀錢,會嚴禁銀錢流入唐朝,你怎麽看這件事?”

李世民暗暗忖道:‘原來是楊師道來了,難怪要監視楊恭仁。’

“父皇,銀錢之事朝中已有定論,父皇不要被隋朝的花言巧語迷惑。”

“皇兒的意思是說,隋朝只是在欺騙朕?”

李世民嘆了口氣,“父皇,首先一個少量發行銀錢就不可信,他若少量發行銀錢,那發行銀錢又有什麽意義?他獲得那麽多銀錠,怎麽可能少量得起來,再說,他承諾嚴控銀錢流入唐朝,這句話更是有漏洞,他可以說關中商人仿冒,甚至他不用銀錢,而用銀餅流入唐朝,這又該怎麽辦?父皇,我認為楊元慶其實沒有一點誠意,他若真有誠意,就應該關掉礦山,這才是治本之策。”

李淵背著手走了幾步,他忽然回頭問:“那批假銀錢之事,做得如何了?”

“回稟父皇,我們已經制作了一萬余枚。”

李淵眯著眼道:“把這一萬枚銀錢投入太原,朕想看看楊元慶的反應,他是否真的重視銀錢,一試便知!”

……

李世民匆匆回到了秦王府,一進大門便吩咐手下道:“速把長孫長史給我叫來。”

他回到外書房,長孫無忌的聲音隨即在房門外響起,“殿下,長孫求見!”

“進來!”

門開了,長孫無忌匆匆走了進來,雖然房玄齡是李世民的第一謀主,但實際上長孫無忌也很厲害,只是他不善於言辭,風頭被房玄齡所搶。

不過長孫無忌更長於政務,他擔任秦王府長史,雖然日理萬機,卻把政務整理得井井有條,還能抽出時間掌管唐風,能力遠遠超出一般人,也正是這樣,他成為了李世民的第一心腹,連房玄齡也比不上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卑職參見殿下!”長孫無忌進門便深施一禮。

李世民立刻吩咐道:“先做一件事,立刻派得力幹將監視楊恭仁,最好能安排人進他府中去,或者收買他府中下人,此事立刻去做。”

“卑職遵命!”

長孫無忌轉身便走,李世民又叫住了他,“事情安排完後,再過來,我還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