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勵精圖治正當時 第八十八章 爭鋒相對

“迂腐之極!”

李世民言語尖刻地指責太子李建成的所謂‘仁義之邦論’,“歷史從來都是勝利者所書,只要我們能奪取天下,誰會說我們是趁火打劫,史書可以說我們北上是為了抵禦突厥入侵,可以說我們是受隋朝請求出兵助戰,不是有楊師道出使嗎?也可以說我們是為了保護中原民眾生命財產而出兵抗突,更可以說是楊元慶引突厥軍入中原,烏圖部就是最好的證據,如果將來是我們失敗,皇兄認為楊元慶會把仁義之邦的榮冠加在我們頭上?”

李世民毫不客氣地指責也激起了李建成的憤怒,他再也無法隱忍,也反唇駁斥道:“也罷!我們不提什麽仁義之邦,跟你這種人說仁義就是對牛彈琴,我們就以事論事,中原慘敗的教訓你忘記了,當初就是你口口聲聲說隋軍被河北牽制,無力顧中原,我們才向中原進兵,結果呢?打了這些年的仗,你哪次擊敗過隋軍,哪次不是被打得灰頭土臉?這次突厥侵隋,你能保證隋朝會覆沒,突厥沒有攻城武器,最多是來搶掠一番便走,然後呢?我們又該怎麽面對?”

“機會若不能把握住?難道我們就引頸待戮!”

李世民也憤怒了,“原本是關北六郡在隋軍手中,後來又把會寧郡占領,下一步就是占領全部關內道,因懼怕隋朝而不敢開戰,不如現在就投降算了,刀都懸在我們頭頂上了,還要再忍下去嗎?”

“全部閉嘴!”

李淵被兩個兒子的爭吵激怒了,他重重一拍桌子,厲聲罵道:“你們把朕當做泥塑草人了嗎?在朕面前肆無忌憚地爭吵,一個是堂堂的太子,一個是天策上將,你們哪裏像?統統給朕滾出去,滾!”

兄弟二人見父皇發怒,都嚇得不敢再爭吵,戰戰兢兢地退了出去,退出禦書房,兩人幾乎不約而同地重重哼了一聲,轉身離去了。

兩個兒子的當面爭執令李淵心中惱怒之極,雖然這也是他希望看到的一幕,兩個兒子互相牽制,以確保自己皇位的穩定。

但兩個兒子真的當他面爭吵起來,李淵在感情上又有點難以接受,畢竟他除了皇帝這個角色外,還扮演著父親的角色。

當皇帝最重要的是捍衛並鞏固皇位,兒子就是他最大的威脅,這個時候是沒有什麽父子親情,他會千方百計,絞盡腦汁來對付兒子。

但並不是時時刻刻他都在做皇帝,偶然他也會回歸父親這個角色,這個時候,兒子的不和就會令他極為震怒,他全然忘記了兩個兒子的矛盾就是他一手導致。

李淵的煩惱還在於他對突厥之事舉旗不定,他並沒有把什麽仁義之邦放在心上,他心裏很清楚,仁義不過是件外衣,利益才是根本。

一方面,他贊同次子世民的機會論,這次突厥攻隋,確實是他們奪取關內道的機會,從大唐建立以來,關北六郡一直是他的最大心病,正如世民所言,這就是一把懸在他們的頭上的利刃。

原本這把刀是插在刀鞘內,可隨著會寧郡被隋朝強奪,這把刀就已經拔出一半了,寒光閃閃的刀鋒使他們的脖子感到一陣陣冰涼。

但另一方面,太子說得也對,突厥不是鮮卑,他們不會占領河東建國,最多是搶掠人口財物後便撤回草原,隋朝不可能被突厥滅掉,那然後呢?當突厥撤走,他們又該怎麽面對隋軍的反撲,中原大戰的失敗已在李淵心中留下了極其深重的陰影,使李淵骨子裏懼怕楊元慶。

李淵處於一種極度煩惱的兩難境地。

……

李世民怒氣沖沖地回到了秦王府,一進府門,長孫無忌便迎了上來,神情有些緊張道:“殿下,太原神風出事了。”

“什麽?”

李世民一驚,立刻忘記了心中的惱火,連忙問:“發生什麽事了?”

長孫無忌取出一卷情報遞給李世民,“這是剛剛收到的情報,說因為假銀錢事件,八方酒肆被查獲,李守重和十幾唐風骨幹被殺,八方酒肆被燒,太原唐風幾乎被搗毀。”

李世民仔細看了一遍情報,眉頭皺成一團,這個李守重怎麽如此無能,投放假銀錢這種小事就把自己暴露了,停一下,他又問道:“其他唐風成員情況如何?”

“暫時還不知,不過從他們還能放鷹來看,應該還沒有暴露,李守重和十幾名骨幹全部被殺,八方酒肆被燒,說明李守重他們守住了底線,燒毀了名單。”

李世民只覺心中很亂,諸多令人焦慮的事情堵在他心中,找不到一絲頭緒,他需要冷靜下來,或者聽聽智者的建議,他又問道:“房先生回來了嗎?”

“回稟殿下,房先生已經回來了,聽說在家裏。”

李世民大喜,立刻對侍衛道:“去把房先生請來,就說我有要事找他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