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勵精圖治正當時 第八十九章 胡馬煙塵

十一月初的草原已是一片蕭瑟,牧草枯黃,生命黯淡,無邊無際的草原上變得死氣沉沉,就算是草原的牧民也很少看到這樣醜陋的草原。

因為在往年,這時的草原已被茫茫大雪所覆蓋,天地間一片白雪皚皚,很難看到枯敗的草原。

但今年天氣卻異常幹燥,已到十一月,北方連一場雪都沒有到來,只是在九月時下過兩場雨,並沒有減輕幹旱,而冬天的大旱對土壤墒情極為不利,更加劇了人們對春旱的擔憂。

但進入十一月後,另一種擔憂卻席卷大隋朝廷和民間,那就是北方突厥有可能會入侵中原,這個消息來自於馬邑郡,不斷有突厥小股遊哨侵入隋朝境內,燒殺搶掠。

一般突厥軍隊都是由牧民組成,在平常時候,這些牧民放牧生活,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突厥軍隊只聚集在可汗的王帳附近,而邊境上絕不會出現遊哨。

此時邊境出現了突厥遊哨,那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突厥軍隊開始大規模集結了,遊哨的出現其實就是一個信號。

馬邑郡狼爪山,這座山因山體像狼爪而得名,位於隋突邊境,在十幾丈高的山崖上修建著一座烽燧,這裏是隋軍最北面的一座烽燧,就叫做狼爪山烽燧。

烽燧高三丈,分為上下三層,一共有十名士兵駐守在此,每天平安無事,則燃起一鍋烽煙,若小股遊哨來襲,會燃兩股烽煙,可如果是大股突厥騎兵出現,則會點燃三鍋烽燧。

雖然近來不斷有小股突厥遊哨往來,也襲擊過烽燧,但因為地勢太高,烽燧始終沒有被突厥遊哨攻破。

但烽燧內的士兵卻承受著巨大的戰爭壓力,一輪輪的遊哨襲擊,使烽燧內的十名士兵已先後陣亡了五人,只剩下五名隋兵在堅守著大隋這座最北方的軍事堡壘。

這天清晨,一陣接連不斷而來的震動將烽燧內沉睡的士兵們驚醒了,幾名士兵紛紛翻身而起,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麽事。

這時遠方傳來一陣陣奇異的響聲,儼如暴風雨來臨前的悶雷,為首火長忽然反應過來,大喊一聲,“不好!”他拔足向三層奔去。

在烽燧第三層的眺望口裏,幾名隋軍的目光變得極度恐懼,他們看見了,在北方出現了一條黑線,橫長約十幾裏,那是突厥騎兵主力出現了,憑著經驗,他們知道在這條長十幾裏的黑線後面,將會是一望無際的騎兵群,至少有二三十萬人。

火長忽然大吼一聲,“點燃烽火逃命!”

他和兩名士兵攀上了烽燧頂,點燃了火把,隨即點燃了大鐵鍋裏的柴草和狼糞,三股狼煙沖天而起,濃煙滾滾,向南方傳遞著突厥大軍來襲的消息,數十裏外的南方,又有三柱狼煙燃起,越傳越遠,一直向太原傳去。

很快,無邊無際的突厥大軍殺到了狼爪山下,黑壓壓的突厥騎兵儼如黑色海洋,一望無際,至少有二十余萬大軍。

突厥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度,它們有多少青壯男子,就有多少軍隊,歷史上的大業末年,始畢可汗曾率百萬披甲士陳兵北方,嚴重威脅中原的安全。

突厥又是一個松散的部落聯盟,除了突厥本身三十六個部落外,同時還控制著十幾個鐵勒諸部,當突厥需要發動戰爭時,所有鐵勒部落都要出兵協助,突厥的強大與否,就在於它能否控制住鐵勒諸部。

當年突厥在豐州遭遇慘敗,雖然突厥各部的實力損失慘重,但鐵勒諸部損失並不大,但正是因為突厥實力削弱,無力號召鐵勒各部,草原出現了分裂,才使突厥一蹶不振,迅速衰落下去。

短短的兩年時間不可能使突厥復蘇,但可以使突厥得到機會,烏圖部的內訌就仿佛是長生天賜給突厥的禮物。

處羅可汗迅速抓住機會,擊潰了烏紮木,接受了近三十萬烏圖部族的投降,使突厥一下子有了強勢的底氣。

正是有了這種擊敗烏圖部的強勢底氣,使得突厥再次成功召集鐵勒各部會盟,幾乎所有的鐵勒部可汗都來朝覲突厥大可汗,使得原本衰落的突厥又再一次強大起來。

這時,處羅可汗病逝,他的兄弟頡利可汗登基,鐵勒各部又再次出現了離心的跡象,使突厥處在一種極為危險、卻又十分微妙的境地,新即位的頡利可汗非常清楚突厥所面臨的危局,也知道該怎麽辦?

要想挽回鐵勒各部不再離心,要想挽回眼前的危局,那只有一個辦法,用一次輝煌的勝利樹立起突厥在草原上至高無上的威望,頡利可汗的目光便轉向了南方,從突厥哪裏跌倒,就要從哪裏爬起。

頡利可汗看到了中原的內戰,他知道可以利用隋唐間的不和來尋找機會,於是,他派出了兩路使者出使隋唐。

但就在派出使者的同時,他開始大規模集結軍隊,他集結了包括原烏圖部在內的十七萬突厥大軍,又從回紇和薛延陀部各借兵四萬,使他的總兵力達到了二十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