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長風破浪會有時 第二十六章 裴氏父子(第2/2頁)

裴文舉滿臉慚愧道:“是孩兒無能,讓父親失望了。”

“對你我沒有失望,你很能幹,為裴家教育後代賺取足夠的錢財,你是裴家的有功之臣。”

‘有功之臣’四個字令裴文舉心中默默感動,裴矩笑了笑,“不說這個了,說說江南的局勢吧!聽說那邊在打仗,楊元慶親自去了江南,給我說一說。”

“回稟父親,孩兒離開江南之時,他還沒有到達,孩兒到梁郡時,聽到消息,楊元慶已經滅了李密,那江南現在應該平息了。”

“嗯!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裴矩點點頭贊道:“楊元慶確實有魄力,有戰略頭腦,先滅弱後滅強,如果我沒猜錯,他下一步是打荊襄,然後是巴蜀,最後才亂長安,攻下江南,其實天下大勢便已定了。”

說到這,裴矩又嘆了口氣,“說起來唐朝本來很有前途,有關隴貴族支持,又占據關隴龍興之地,還有巴蜀的富饒,這就儼如戰國時的秦國,如果將士用命,君臣合心,宗室團結,那麽鹿死誰手,真的還為未可知,只可惜,唐朝的內訌毀了大好前途,唐朝將去,不復返矣!”

“父親認為唐朝為何會出現這種內訌局面?”

“這其實是李淵的責任,從一開始他就不該封李世民為秦王,可以封李世民為晉王、燕王、魏王都可以,惟獨就不能封秦王,秦王是關隴之主,一般只有太子入東宮前,才可以封秦王或者雍王,當初李淵封李世民為秦王,就已經有了改立他為儲君的想法,唐朝動亂之根在那時候就已經埋下了。”

“或許是因為李建成年紀太大,威脅到了李淵的皇位,是這樣嗎?”

裴矩贊許地點點頭,“你能看到這一點,已是不易,確實是這樣,李淵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天策上將,準他自立屬官,這些都是太子才有的權力,很顯然,李淵是在刻意挑起太子和秦王之爭,作為一個帝王,這是很高明的帝王之術,李淵的做法本身無可非議,但是,他做早了五年,他應該在先滅了隋朝這個強敵後,再玩弄帝王之術,那時無論王世充、李密還是竇建德,都已經無足輕重了,只可惜李淵太心急了一點,一步不慎,導致滿盤皆輸。”

裴文舉沉思了片刻道:“孩兒聽說,李淵已經革去了李世民的尚書令,準備奪他兵權,如果唐朝迷途知返,他們還有希望嗎?”

裴矩搖了搖頭,“關鍵是唐朝前面已經輸得太多,把整個國力都消耗殆盡了,關隴掃地為兵,稅賦沉重,莊園橫行,導致民怨沸騰,加上京城被攻破,朝野上下信心全失,而隋朝北方強敵已被消滅,楊元慶卻在步步為營,戰略高明,沒有一絲破綻,除非是楊元慶出現重大失誤,比如河北造反、中原造反,或者南方造反,分散了隋軍精力,給了唐朝喘息之機,否則,唐朝不可能再翻盤了。”

“那父親覺得,會出現造反嗎?”

“河北、中原動蕩這麽多年,早已民心思定,誰會再造反?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南方,可是楊元慶也意識到了,所以他才親自出征江南,安撫南方,不給唐朝任何機會。”

說到這裏,裴矩長長嘆息一聲,“唐朝的不幸就是有了楊元慶這個對手,如果我裴矩能再年輕二十歲,做楊元慶之相,我平生再無遺憾,不過,當年我慧眼識人,這又是我裴矩一生最引以為傲之事。”

裴文舉又想起另一事,咬了一下嘴唇,擔憂地問:“可是父親,如果楊元慶發現沈家之事怎麽辦?”

裴矩淡淡一笑,“你如果在江南,或許他會想到什麽,所以我才讓你回來,除非你沒有按照我信中的要求去做。”

裴文舉搖了搖頭,“我已按照父親的交代,把所有的事情都一一安排妥當了,絕沒有一絲遺漏。”

“那就無妨了,以我裴矩的深謀遠慮,楊元慶絕對想不到沈家滅門會是裴家所為。”

猶豫一下,裴文舉又道:“可是敦煌還有沈家,從前記室參軍沈春就是敦煌郡太守。”

裴矩冷笑了一聲,“我倒希望楊元慶用敦煌沈家,江南沈氏倒有幾個人才,可敦煌沈氏則個個是庸才,那個沈春更是貪賂錢財之輩,他以為敦煌山高皇帝遠,我就不知道嗎?”

說到這,他又注視著裴文舉道:“你明白嗎?關鍵是人才,人才可以興國,而庸才只能毀家,如果楊元慶重用敦煌沈氏庸才,那寧兒太子之位真的無憂了,我就害怕楊元慶再娶什麽南方名門,比如蕭氏之女,那才是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