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上) 第九章 敗北(第4/5頁)

可惜這種局面沒維持多久,史儒的英勇表現很快就成為了戰場的焦點,附近制高點的日軍紛紛瞄準他,十幾把鐵炮霎一通亂放。史儒身中十幾彈,直挺挺地跌落在地,當場壯烈犧牲。

他的同僚戴朝弁僅僅只比他多活了一會兒,同樣也是中彈身亡。隨即千總張國忠、馬世龍也相繼陣亡,他們都是在不同地點被日軍狙截。明軍先鋒部隊的指揮系統,甫一開戰便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先鋒官盡皆戰死,失去指揮的明軍士兵更加混亂,一片人仰馬翻的哀鳴聲。前軍的混亂很快傳染給了所有入城的部隊,整個軍隊的隊形大亂。隱藏在四面八方的武士、足輕也紛紛湧了出來,提刀架槍,把明軍截成了無數個首尾不能相顧的小段。

祖承訓在這個時候慌了,他在隊列的中後方,剛剛走過七星門,暫時還沒承受最大密度的打擊。但槍炮聲越發響亮,說明在殲滅明軍先鋒以後,日軍的鐵炮部隊已經開始朝這邊移動。

埋伏在牡丹峰上的日軍也都紛紛擡起頭來,居高臨下地收割著七星門附近的明軍生命。

面臨絕境的祖承訓,選擇了為將者最失敗的一條路:臨陣脫逃。他撥轉馬頭,轉身就往七星門外跑,祖承訓的副手張世隆緊緊跟隨著主將,結果走晚了一步,身中一彈,沒走出去幾步便從馬上跌下來,活活摔死。

主帥一逃,士兵們更加混亂,紛紛扔下武器,沒命地朝城外跑去。郭夢征負責殿後,他一見城內槍聲大作,敗兵湧出,便知不妙,也返身逃跑。明軍一潰,朝軍更抵擋不住,也一哄而散。

幸虧這時候七星門還在明軍的控制之下,不致於變成甕中捉鱉的局面。祖承訓和驚慌的士兵們湧出七星門,再折向西邊的普通門,試圖殺出一條血路。

普通門正對著普通江,附近的土地因為連日大雨河水泛濫,已被浸泡成了泥沼。先前明軍入城井然有序,尚還不覺什麽,這時候倉皇而出,慌不擇路,許多人竟被困在泥沼裏動彈不得,被隨後趕來的日軍殺死。

小西行長率軍大出,銜尾追擊,一直追出好遠才得意洋洋地收兵回城。明軍本來打算攻下城池再吃飯,因此炊具都捆縛在馬背上,此時什麽也顧不得了,鐵鍋飯釜扔了一路,全被日本人撿了便宜。

祖承訓退出平壤城後,一路狂奔,跑得比來時還快。一天之內,他跑了三百多裏路,只身回到了安州地界。到了安州以後,他碰到了朝鮮翻譯官樸義儉。樸義儉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樣子,嚇了一跳,問怎麽回事。

祖承訓這時扯了個謊,說前頭打了一個大勝仗,可惜史儒戰死。現在雨下得太大了,戰事無法繼續,他要回大明多叫些人過來。

他為何要撒這麽一個轉眼就會被戳穿的謊呢?

不是顧慮個人面子,而是怕回不了國。明軍進軍之時,朝鮮人在晴川江和大定江搭起了兩道浮橋,方便大家能南下。如果平壤兵敗的消息傳來,朝鮮人擔心小西行長揮師北上,第一時間將浮橋拆掉,把自己退軍的道路斷絕。到那時候,可就全完了。所以他又叮囑了一句:“你們千萬別撤浮橋啊。”

祖承訓渡江之後,在控江亭等了兩天,收拾敗軍。清點了一下,明軍傷亡十分慘重,將領只有王守官、郭夢征幾員還健在,幸存的部下士氣全無。這些明軍士兵沒地方住,沒東西吃,都開始罵祖承訓。祖承訓無言以對,誰讓自己打輸了呢。

明軍在平壤城的損失,歷來估計不一。有說三千人全軍覆沒,祖承訓僅以身免,有說傷亡了三分之二。在半年後李如松在平壤取得大捷之後,明軍傷亡報告傳回義州。朝鮮國王李昖說了一句話:“之前祖總兵打了敗仗,實際死傷並沒多少,結果中朝卻傳言說全軍盡墨。這次咱們別著急說,先數數清楚再說吧。”

據此推斷,祖承訓部隊的傷亡並不很大。其實也可以理解,前方直接接戰的部隊肯定傷亡很重,但無法在狹窄的街道上展開的後續部隊,是成縱隊前進的,前軍接戰敗亡,後面退出的部隊應該是大部分。關鍵在於這是個敗仗,四員帶隊大將戰死兩員,於是在明朝本就簡略之極的記載裏,就成了全軍盡墨。

聽說敗戰傳來,柳成龍一肚子氣,他殫精竭慮整頓出如此周詳的補給計劃,本指望明軍能拿下平壤。想不到祖承訓如此不爭氣,一下子就把買賣給賠光了。他敢怒,卻不敢言,還得指望祖承訓繼續作戰,只得拽著祖承訓馬頭,苦苦勸說道:“將軍您就算不為我們小邦著想,也得為大明想想啊。”

祖承訓此時知道就算自己肯留,手底下這批士兵也別指望能繼續作戰,執意要走。他帶人一路北撤,連義州也不進了,直接渡過鴨綠江跑回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