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六章 欺騙的開始(第2/4頁)

日本人拿出了獅子搏兔的勁頭,對晉州是志在必得。

加藤清正看小西行長不順眼,小西行長看加藤清正也不舒服。他本人不主張開戰,開戰等於是撕毀了雙方的休戰默契,對和談會產生負面影響,把他一直以來的努力都毀於一旦。可這是秀吉大人定下的策略,小西不敢反對。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日本要出兵的情報偷偷告訴沈惟敬,解釋說這事我也不知道,都是加藤那兔崽子一手攛掇的。沈惟敬說那你們趕緊撤兵回來啊,小西一臉苦笑:事已至此,我無法阻止。你們幹脆把人都撤出晉州城,讓加藤清正奪個空城算了。反正他也守不住,他一撤你們跟著拿回來便是。

小西這個建議固然保藏禍心,但也不失為一個解決辦法。沈惟敬連忙寫了封信給李如松,告訴他們日本人的打算,建議不要硬碰硬,避敵鋒芒為上。

李如松聽到這個消息,顧不得鄙視日本人的出爾反爾,立刻命令諸軍都不得輕舉妄動。如果演變成兩軍主力對決,明軍的分散狀況會很危險。距離日軍防線最近的劉綎,還特意給加藤清正寫了一封信,勸他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可惜加藤清正根本不予理睬。

眼看晉州城已是危如累卵,朝鮮軍的大部分將領開始轉向贊同沈惟敬的意見,幹脆讓個空城出來,何苦死扛。可是,由江華島義軍轉正的倡義使金千鎰堅決反對,他認為日本人的話不能信,萬一他們打下晉州不撤了,那全羅道可就危險了。

金千鎰糾集了慶尚道右兵使崔慶會、忠清兵使黃進等一批贊同自己觀點的將領,帶著各自部屬進入晉州,守軍總計有八千人。另外在外圍還有一些朝鮮軍與明軍的小部隊作為策應,劉綎還答應金千鎰會派援軍過來。

六月二十一日,日軍主力抵達晉州城下,開始四面攻城。這是一次無比慘烈的圍城戰,日軍出動了數萬精銳與鐵炮、龜甲車等武器,日夜不停地拍擊城墻。整個晉州城陷入一片火海,到處險象環生。金千鎰、崔慶會、黃進等人堅守城頭,親自指揮各種守城器械,抵死不退,打退了日軍無數次進攻,守軍也傷亡慘重,疲憊不堪。

從六月二十一日到六月二十九日,日軍的攻勢持續了九天。晉州城的高大城墻被連日大火燒得發脆,又被從天而降的大雨生生泡塌了一角。日軍趁機一湧而入,絕望的朝鮮守軍展開巷戰,很快寡不敵眾,逐漸被一一消滅。

面對蜂擁而至的日軍,金千鎰帶著自己的兒子金象乾,與崔慶會等人跳入南江自盡。晉州就此陷落。

大概是知道這座城市是守不住的,日軍在晉州城獸性大發,竟然滅絕人性地發動了屠城。城中的朝鮮軍民死傷枕籍,血流成河,整個晉州城六萬多居民,被屠戮一空,成為壬辰戰爭中的第一慘案。那些所謂的“日軍名將”們平日裏玩玩茶道,寫寫詩詞,似乎風雅文明得很,可一聞到血腥,立刻便忘記了文明與人性,可見有些民族的有些本質,是從來不會變的。

在晉州發泄夠了獸欲,日軍留下滿城的屍體,得意洋洋撤回釜山。明、朝兩軍看到晉州的慘狀,都異常震驚,甚至連遠在北京的萬歷皇帝聽說後都對此表示不安。

除去道德上的譴責以外,宋應昌和李如松還有一件事急於弄清楚:日本人肆無忌憚地搞這麽一出,到底還想不想談和平了。按照文明世界的理解,在和談期間玩這麽一出大屠殺,等於是徹底撕破臉皮,沒什麽好談的了。

他們去問沈惟敬,沈惟敬趕緊說談啊,為什麽不談!對於晉州慘案,沈惟敬解釋說這是日軍內部不合所引發的,加藤清正不滿小西行長的談判斡旋,擅自開戰,如果我們拂袖而去,便中了主戰派的奸計。

這個解釋勉強壓服了宋應昌與李如松的怒氣,沈惟敬擦了擦冷汗,又去試探日本人的心思。

結果他發現日本人完全沒把晉州大屠殺當回事。他們覺得六萬多條人命根本不算啥大事,該談的事還得要談,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反覺得自己多了幾分威風,沾沾自喜。

在名護屋的秀吉聽說日軍在晉州大捷以後,興奮得難以自抑,認為這一下明使會徹底屈服。他連夜召見玄蘇,給了他一封書信,轉給明方的兩位談判代表。

玄蘇腦袋不糊塗,他一看秀吉的信件內容,差點哭了。

秀吉的語氣大得出奇,他聲稱大明是個忘恩負義的國家,朝鮮是不知好歹的鄰邦,不用大軍教訓一下你們是不知道本大人的利害,現在提出七點要求,答應了就赦免你們的罪過:

1 明朝貢獻一位公主,給天皇陛下當妃子。

2 恢復堪合貿易。

3 明日兩國永誓盟好

4 漢城與西四道歸還朝鮮,東四道割讓給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