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六章 蔚山血戰(上)(第3/7頁)

楊鎬一聽,言之有理,依言而行。於是日奸呂余文跟著明軍斥候宗好漢先行一步,化妝成日軍士兵奔蔚山而去。

明軍大部隊在十二月二十日抵達慶州。慶州距離蔚山只有八十裏路,到了這裏,等於正式進入戰區。他們在這裏略做休整,到了次日,呂余文風塵仆仆地回來了,還帶回了一份大禮。

呂余文見到楊鎬以後,從袖子裏拿出一張地圖。諸將一看,不由大喜,原來這是一份詳細的蔚山布防圖。

日軍在蔚山的主力,並不在蔚山城內,而是在北側的島山之上。島山海拔五十米,位於蔚山山區的丘陵地帶,北面被平山洞、上安洞、感校洞、伴鷗亭幾處險峻之地環繞,南邊與蔚山城隔太和江相望。若敵人自北攻來,欲占蔚山,必先跨越島山。

在這裏,加藤清正為了防止明軍襲擊,早早地修建起了一座倭城。,海拔五十米左右,背靠山壁,只有一條水路通往太和江。這座倭城完全依照日本風格修築,又是大建築師加藤清正親自主持設計,所以修得異常堅固。不僅城體全部用石頭壘成,城內一丸二丸三丸千饒百回,還在城外山坡上圍起三重木制柵欄和一重土墻,把整個島山倭城裏三層、外三層地包裹住。在島山外圍,還有伴鷗亭、太和江水營等八處營壘,可以彼此呼應。

島山倭城與外界交通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走陸路到彥陽,再去釜山;還有一種是從太和江走水路,前往西生浦。在明軍抵達的時候,這座倭城還未完工,加藤清正本人在西生浦督運建築材料,在城中督工的是加藤安政、鍋島直茂和太田一吉,指揮著守軍和朝鮮勞工拼命修築著。

楊鎬看到呂余文的這份情報,大喜過望。敵人的底細還沒開戰就被掀了個清楚,這場仗看來是沒什麽懸念了。他欣然拿起一支朱筆,在地圖上劃了三條線。

第一條攻擊線直指島山,李芳春、高策、彭友德三協兵分三路,目標是把島山城團團圍住;第二條攻擊線是吳惟忠,他率領南兵前往梁山,以阻截可能趕來增援的黑田長政;第三條攻擊線落在了太和江上,由盧繼忠的兩千兵馬封鎖江面,防止敵人從水路來往。楊鎬還加派董正誼部前往南原,增加對順天日軍的壓力。

十二月二十二日,諸部都按照楊經略的方略開始進軍。遼東軍和宣大軍的馬隊浩浩蕩蕩地朝著蔚山開去,而吳惟忠帶著所部三千南軍,急匆匆地朝著梁山開進。不過他沒有想到,隊伍夜半出發,淩晨剛到彥陽,就碰到了日軍敵人——島山之戰的第一場戰鬥,便以遭遇戰的形式爆發了。

彥陽是蔚山與南方諸城的交通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吳惟忠遭遇的日軍,是秀吉心腹之臣淺野長政的兒子淺野幸長,還有監軍太田一吉。他們本來是前往島山當監役的,二十二日這一天正在彥陽休息,打算次日進城。

日軍的大部隊都住在城裏,只留了五百人在彥陽城以北的河邊。吳惟忠在淩晨趕到彥陽以後,擡眼一看,咦?居然有日本人。他不知道這股日軍只是前去島山辦公的,還以為是援軍來了,當即下令全軍展開戰鬥。

南軍的戰鬥力不必贅言,這些穿紅衣的驍勇戰士沖上前去,駕輕就熟地踏破了日軍營壘,把熟睡中的倭寇一刀一刀送回到天照大神那裏去。這區區五百人的小部隊,甚至不夠他們塞牙縫的。

河邊的慘叫驚動了正在彥陽城裏休息的淺野幸長。他爬上城頭一看,一群紅衣魔鬼把自己部下追得跟兔子似的,不禁怒氣勃發。他只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情緒容易激動,當即抓起刀就要開城去廝殺。太田一吉說敵眾我寡,不如守城更穩妥些。淺野長政袖子一甩,嚷嚷道:“你們愛咋地咋地,我要是不打退這股敵人,就不回來了。”說完怒氣沖沖地跨馬而去。

明軍一看有一個穿著不凡的大將騎兵沖出來,還以為是加藤清正本人,立刻圍了上去。淺野幸長憑著血氣之勇殺出城來,這會兒估計已經後悔不叠了。吳惟忠怕他跑回城去,調了重兵插入他與彥陽城之間,打算一舉擒獲。

淺野幸長沒辦法,彥陽去不得,只能往島山跑了。明軍沒料到他居然主動往島山那個馬上就要失陷的地方,一下子沒攔住,讓他殺出了包圍。吳惟忠豈肯這麽輕易放過他,一揮手,追!明軍一窩蜂地追在淺野幸長屁股後頭猛追。

這一路的逃亡就別提有多麽淒慘了。淺野幸長自己且戰且退,身中數十刀,幾乎成了一個血人。眼看已然無幸,他的一個部下龜田大隅自告奮勇,奮力搏殺阻擋明軍。而淺野幸長則趁這個寶貴的時機跑到島山城下大喊。

守城的加藤安政一看是幸長,連忙打開城門,把他接了進去。吳惟忠一看沒戲了,這才收兵返回彥陽,繼續去執行阻援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