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終章 帝國最後的榮耀(第3/6頁)

當然,除了吃飯以外,人還要其他生活開支,譬如皇帝後宮們的日常開支,包括皇子皇女的結婚費用等等,雖然戶部也管,但也都還是要從內帑裏開支的。

這裏要說一句的是,清人記載中,多有提到說明朝奢侈無度,光是後宮脂粉錢就要數十萬兩雲雲,如康熙四十八年上諭:“明季事跡卿等所知,往往紙上陳言。萬歷以後所用內監,曾有在禦前服役者,故朕知之獨詳。明朝費用甚奢,興作亦廣,其宮中脂粉錢四十萬兩,供應銀數百萬兩,至世祖皇帝登極,始悉除之。”或是說“有明之季,脂粉錢歲至四十萬兩,內用薪炭,巧立名色,靡費更甚”等,以此指責明皇室之奢靡。實際上,這是清人不懂明時名目導致的誤解。

康熙提到的明朝脂粉錢,並非明後宮的生活開支,而是明朝自教坊收取的稅錢名目。明代伎樂事業之繁榮,可謂歷朝最盛,萬歷朝進士謝肇浙的筆記有道:“今時娼妓滿布天下,其大都會之地,動以千百計。其他偏州僻邑,往往有之。終日倚門賣笑,賣淫為活,生計至此,亦可憐矣!而京師教坊官收其稅錢,謂之脂粉錢。”也有記載說脂粉錢是從女人那裏收取的稅,不過卻沒說是什麽女人。總之,太監收取這筆脂粉錢稅銀,是從女人手裏收上來的稅錢。

而有明一代,後宮的開支都是俸餉祿米,並無其他開支名目,如內監月俸一石等等。無論明史還是實錄,亦或其他筆記資料上,都再無其他發放給個人的錢銀開支項目。康熙說的脂粉錢開支項,既無存在基礎,也沒有任何存在的理由。而從我們之前舉的記載看,萬歷朝整個宮廷加進內辦公朝臣們的飲食開支,一年也才十四余萬兩,這四十萬兩脂粉錢開支實在太離譜了點。別說其他了,以萬歷帝的脾氣,他第一個就不答應。

事實上明朝太監告訴康熙的所謂脂粉錢,是太監們從各地收上來進內庫的稅項。這個脂粉錢稅,後來逐漸變稱為花捐。進關十數年後的清人不懂萬歷朝的脂粉錢是什麽玩意,這很正常。於是康熙想當然地將其理解為後宮的開支,孰不知這本是宮中收入的稅項。

事實上明朝皇室的生活,應該算是歷代皇室中較節儉的,包括嘉靖萬歷在內,生活並不奢靡。荒唐點的大約是正德,但比前代唐宋及後來的清皇室也都是大有不如,譬如晚清快亡國時,光緒的婚禮還耗費了五百五十萬兩銀子。而萬歷最喜歡的福王,婚禮耗費是三十萬兩,營造府邸花了二十八萬兩。當然,王不能和皇帝比,但萬歷朝的財政狀況同樣也不是快亡國的大清光緒朝可比的。

不過,宮中近萬人的開支只靠田莊和金花銀這幾樣支撐的內帑,肯定也是不太夠的,於是皇帝就只能向外廷戶部申請了。然而,明朝的戶部可不會樣樣都準,明朝臣子們經常會打回皇帝的申請,無論是子女大婚還是後宮和膳食的開支,都有被徹底打回和大幅度削減的記錄。在這種情況下,也就無怪萬歷要在外面撈錢了。

再一個,皇帝的內帑其實並非都用於私人,外廷請皇帝撥內帑用於國家開支的記錄比比皆是。事實上,明歷朝內帑用於軍費的比例極大,嘉萬朝起,尤其是邊鎮用錢,動轍出內帑數十萬上百萬的記載屢見不鮮。本質上,內帑是戶部變相的應急預備金,一旦戶部開支不過來,臣子們就會要皇帝掏錢,而且通常皇帝還必須掏。因為,這個天下是他的,不掏會被臣子們罵個狗血淋頭,一直罵到皇帝乖乖掏出來。嘉萬起的明皇帝們,在其他問題上能和臣子們擰著幹到底,但在這事上,最後還真沒一個敢真不掏錢的——除非是真的沒錢了,譬如崇禎。

不過,即使在經過萬歷不斷賞賜他喜歡的福王以及各種其他折騰後,到萬歷四十八年他去世後,只光宗朱常洛還沒登基的那短短幾天時間裏,就向外廷發放了多達一百六十萬兩的內帑用於邊鎮開支——可見到萬歷末年,內帑還是有相當結余的,給外廷提供了很大支持。

至於外廷的財政情況,如前所說,七年朝鮮戰爭的年均開支為一百三十余萬兩,以明朝當時的財政收支來看,這實在不算太大數目,遠沒到傷筋動骨的地步。而從當時加派的臨時稅項事畢即停這個現象看,也可以知道壓力確實不大,不然就會一直收下去,譬如明末加派的三餉。

除前面所說的財政收入狀況外,我們再舉一項數字來說明這個問題。

賴建誠先生的《邊鎮糧餉》,是以萬歷朝的財政文獻《萬歷會計錄》為基礎專門討論明朝邊鎮財政的專著,按計算,明朝晚期光是對後金的戰事,耗費就達六千萬兩之巨,總額六倍於朝鮮戰爭,這還沒算鎮壓各地農民起義和對付蒙古邊患的耗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