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淩煙閣(第2/3頁)

朝中也有一些派系上的區別,史進並非不知,卻是從來不聞不問。甚至史進還刻意與鄭凱也保持著距離。至於其他兩個年歲還小的皇子,更是見都沒有見過。

唯有魯達聽得鄭智話語,立馬接道:“娘的,眨眼間灑家感覺自己老邁了許多,大早睡得起都起不來了。”

鄭智聞言也是大笑道:“你這廝是吃得好睡得香,是福氣。某最近天不亮就醒來到處走,一天睡不得幾個時辰。”

如今的鄭智,似乎慢慢少了一些以往的和善,多的是板著臉處理公務的模樣,大多時候更是一副不近人情的樣子。

並非鄭智性格有了什麽改變,只因為如今這個國家,正是歷史的關鍵轉折點,萬事百廢俱興,萬事都在起步。鄭智心中所想的事情,也太多太多,從行政改革到科學的推廣,從國家擴張到戰略的制定。鄭智樣樣都盡心盡力。

也唯有鄭智心中大致知道這國家的一切,該往哪裏去。所以鄭智近來經常發怒,發怒的次數越來越多。但凡鄭智下達的命令,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鄭智就會大發雷霆。

鄭智想得深遠,只因為見識不同。這個時代的人,終究有這個時代的局限性。對於鄭智的許多命令,並不能透徹的了解到本質。

就如當初,鄭智下達命令,國內一律不準蓄養奴仆。便也有人不以為意,或者覺得這幾千年來都是這般,家中養一些奴仆也是正常。

鄭智自然有鄭智的信息渠道,便是大發雷霆,甚至以殺人來制止這件事情。

又到之後,依舊還有人沒有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不準漢人奴仆了,那便奴役那些從國外來的人,盡管法律規定不準養任何奴仆。對於那些黃奴黑奴,便也有人覺得應該不會有人在意。沿海許多地方的作坊裏,就出現了許多這種不花錢的勞工。

鄭智又一次大發雷霆。兩番雷霆之後,還是有人自作聰明,澎湖諸島,瓊州島,天高皇帝遠,便也聚集了大量的奴隸。

鄭智唯有再一次雷霆萬鈞。治理這大國,實在太難,一件這般的小事,殺人也殺過了,貶官也貶過了。卻是前後七八年,才徹底往這件事情真正得以推行下去。

治國之事,鄭智也是新手,也有許多嘗試。從和顏悅色,到雷霆萬鈞。鄭智最終還是發現,和顏悅色從來不能治國。臉帶笑意說出去的命令,往往不如黑臉嚴肅說出去的有效。

好言相勸,更是不如雷霆萬鈞。

當一個國家領袖,實在太難。鄭智以前並沒有真正想通趙佶這麽一個和善之人,甚至是一個頗為有品德之人,為何會讓國家走向毀滅。

鄭智以前只以為是趙佶太單純,太天真,太過玩物喪志。

如今卻是有了另外一個答案。就是趙佶這個皇帝,太好說話,太過於得過且過,沒有天子一怒流血千裏,唯有與人和善,聽之信之。

治國理政,並非皇帝一人之事。當有人第一次敷衍成功了,往後敷衍就會成為常態。敷衍就會成為當官之道。

鄭智最為難的事情,就是不斷驗證著自己是不是被人敷衍了,這就會成為一種焦慮。

從戶籍的登記,到賦稅的反復查驗,再到海關上的腐敗之事。

從田地是均分制度,到府衙對於案件審理上的插手,再到官員升遷的考核制度。

從軍糧供應的事情,到利益鏈條的監督,再到軍隊訓練操典的執行。

……

一切一切,都是一種焦慮。焦慮這大好的機會,是不是會因為自己辦砸了。

焦慮之下,便是越發的容易憤怒,容易不近人情。歷史長河,還在不斷往前,鄭智也只會是歷史長河上的一個過客,鄭智也只是這華夏幾千年中的一個浪花。這個浪花能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鄭智焦慮非常。

這種焦慮,與打仗勝負,完全不是一回事。打仗的時候,只關心勝負,與現在比起來,那真是一種單純的感受。

魯達聞言憨憨一笑:“哈哈……灑家吃得多,睡得久,卻是有醫官說灑家這樣活不久,往後身體會出狀況。灑家豈能信他的,有吃有喝豈能活不久?沒吃沒喝才會餓死。”

魯達笑得極為純凈,如今,也唯有在鄭智面前,魯達才會這般去憨憨發笑。

鄭智聞言,看了看魯達越來越大的肚子,笑道:“你還別不信這個道理,以你這麽大吃大喝下去,當真活不久。還是要節食少飲,多多運動。”

魯達聞言,不以為意,只是笑著搖了搖頭,拿起面前一塊牛肉,放在口中咬得幾口,吞了下去,便去取酒來飲。面色之上,便是心滿意足。

鄭智只是無奈搖頭淺笑。史進見得魯達這般模樣,也道:“魯大將軍……你便是死,也當是個飽死鬼。”

史進自然不比魯達模樣,手中拿著筷子,吃飯也不是那般狼吞虎咽模樣。興許也是史進與魯達出身不一樣,史進是富家二代出身,魯達卻是那西北軍中子弟,自小也就為一口糧食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