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淩煙閣(第3/3頁)

史進一語,左右皆是大笑不止。

鄭智與眾人同飲一杯,看著史進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開口問道:“大郎,你師父去世好幾年了,是不是在開封還有幾個侄子?”

史進聞言點了點頭道:“有幾個侄子,並非師父親兄弟的後輩,是堂兄弟的後輩,有幾人也來拜見過,大多不成氣候,有一兩個倒是五大三粗,有幾手武藝。”

史進說話間,倒是有些傷感,王進沒有留後,死了之後,牌位都在史進家中,香火也是史進來燒。

鄭智聞言點了點頭道:“選兩個王家後輩到軍校去吧,告慰一下你師父在天之靈。”

史進聞言點了點頭,便也是小事,不在話下。

便聽鄭智又道:“在河間附近選一處山頭,建一處祭拜烈士之處,以唐之法,命名為淩煙閣。大功之人與軍中烈士,皆要在淩煙閣中立下牌位,供後人祭拜瞻仰。另請龍虎山的天師道長派人進駐此處,日日焚香禱告,世世代代皆要如此,不得斷了香火。地方不夠就擴建,此事學究去辦。”

吳用聞言面色大喜,連忙起身作揖,開口說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做好此事。”

編了一年多的《宋史》,吳用心中日日都在想著東山再起。此事聽得鄭智又有事情吩咐,便是心中大喜,只想把這件事情辦得漂漂亮亮,讓鄭智滿意,如此也好再掌權柄。

魯達聽得這話,便道:“好,此事甚好,灑家死後,就躺到那裏面去。”

鄭智聞言,受了啟發,也道:“頭前種相公還問過陵墓之事,往後皇家皆不建陵墓,都躺到淩煙閣去。就在淩煙閣旁開一個小地方,埋也埋那裏,牌位也放在那裏。”

種師中聞言,連忙開口道:“陛下此舉,稍有不妥。自古以來,皇家皆有陵墓,豈能如此隨意。”

皇帝修陵墓的事情,並非避諱之語。鄭智也還年輕,種師中就直接說過這個問題。便也不是種師中不知好歹,而是自古如此。皇帝活著的時候,就要開始修建陵墓,一直修到皇帝死的時候才停工。甚至會在皇帝登基的時候就開始修,修幾十年的都有。

鄭智自然不講究這些事情,只道:“種相公不需再說此事了,某就躺到淩煙閣裏吧,也免得耗費太巨。近來伯紀正在制定官道之法,全國上下,所有州府,皆要通標準官道,以水泥覆蓋。正是耗費巨大的時候,節約為要。”

鄭智倒是不在乎自己死了住個什麽墳墓。官道的暢通,對於整個國家而言,好處太多,不論商業來往,還是公文來往。效率都會成倍數增加。

以往的官道,雖然也算通暢,但是邊遠之地,往往與世隔絕。即便是官道,也有許多難通難走的地方,道路凹凸不平,步行還好說,車架通行,經常出現問題。

修水泥路,那便是讓這個國家真正緊密聯系在一起。雖然馬匹在水泥路上奔馳,對於馬蹄與膝蓋而言,會有損傷。但是也會讓馬省力,讓速度跟快一些。有利有弊。但是對於人而言,當然是更加有利的。

馬匹的供應,如今也是越來越多,整個草原之地,更是劃出了許多草場來專門養馬。還有國外之地,養牲口的農場主也越來越多。馬匹慢慢會成為消耗品,不再是奢侈品。

歷史往後去,將來這官道,也還有其他功能,也不再只是跑馬。也為以後機械車子通行打下基礎。

如今講武學堂,已然在開始蒸汽機的研制過程,石油也在開始嘗試著提煉。這也是鄭智先知先覺的優勢。鄭智更是每日都關注著事情的進展。

“好,陛下也去淩煙閣,灑家也去。那便是死在一起了,大郎要不要也去淩煙閣躺著?”魯達不懂種師中那些禮法制度,便是覺得這般挺好。

史進聞言笑道:“死還早著呢,我還要好好多活幾十年。”

魯達也是笑道:“還早還早,吃酒,先吃酒。”

說完魯達拿著酒杯,左右示意,便是豪飲。

吳用看得這般情況,也想出言說得幾句。終究是被魯達吃酒的言語打斷了,欲言又止沒有說出口。興許吳用便也想躺到淩煙閣裏日日聽龍虎山的天師道長念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