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10頁)

身置此境,一向鄙視粗魯而極其珍惜面子的陳墨涵也難保讀書人的禮教了,常常在心裏恨恨地罵娘。他娘的實在不是個滋味,真正是斯文掃地。

大隊長過來了。

獨眼大隊長一步一頓,步伐沉穩有力,咄咄逼人。厚重的皮鞋在地面上踩出隆隆的聲響,透過地皮,從一個地方滲到另一個地方,又從腳心傳到陳墨涵的心肺處。

陳墨涵懼怕這節奏分明一聲重過一聲的腳步,他尤其厭惡跟在大隊長身後的那條短腿的白毛狼狗。那狗吐著猩紅的舌頭,顯然也是被炎熱烤灼得心煩意亂,一雙圓乎乎的小眼睛賊溜溜地東張西望,不時低下頭,鼻子貼著地嗅來嗅去,呼哧呼哧直喘粗氣。

狗的毛躁好動同大隊長的威嚴板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使是驕陽似火的三伏天,獨眼大隊長也是一身厚厚的軍裝,風紀扣一絲不苟,腳登一雙貨真價實的馬靴,站在那兒,任憑汗水濕透全身,也定然紋絲不動。只要操練場上還有一個兵,大隊長就不會離開操練場。

陳墨涵聽老兵們說,大隊長石雲彪是北方人,出身軍人世家,曾就讀於磁縣講武堂,後來又就讀於保定陸軍學校,少年時自以為是軍中驕子,必定能夠成為棟梁之材,故驕矜自負,諸多同僚在他眼裏如同草木。此公與人相處不苟言笑,篤奉守時、守信和苦讀之軍校精神,崇尚孔明之智,雲長之忠,子龍之勇,翼德之猛,每戰必定督部勇猛拼殺。前幾年全面抗戰還沒有開始,日本先遣特務機關派出浪人潛入華北腹地制造事端,一個浪人團夥跟七十九軍的一個營打起來了,石雲彪時任連長,因防禦陣地被敵突破,率殘部同倭寇展開白刃格鬥,左眼被倭寇的刀尖紮破,戰後在醫院裏摘了眼珠子。

沒有了左眼,剩下的那只右眼便格外精明,寒亮的眼珠子往往在幾丈開外就能洞悉學兵陳墨涵的小把戲——譬如那雙在肥大的軍褲筒裏稍微打彎的膝蓋。

同獨眼大隊長一樣令人望而生畏的,還有那只幽靈一般跟在石雲彪身後的白狗。本來,有一個陰冷深沉的獨眼大隊長,就已經讓學兵們心驚肉跳了,那只獨眼防不勝防,再加上兩只狗眼,學兵們絕對不敢半分偷懶了。那只狗像是受過專門訓練,既能揣摩主人的喜怒,也能窺伺學兵們的隱私,誰要是在訓練中偷奸耍滑,或者是在向右轉向後轉轉錯了方向,或者是在開步走中走錯了步子,它就會嗷的一聲大叫,然後猛撲過去。

當真是狗仗人勢。它並不咬人,它只是沖著你嗚哇亂叫,你越是擔心,它就越是叫得兇,直到石雲彪把他的那只獨眼調整過來,盯住了你的那只犯了錯誤的腿腳,它才會悻悻住嘴,得意地搖搖尾巴,蹭蹭主人的腿,一副得意洋洋邀功討賞的樣子。

往下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有幾個學兵曾經暗中發狠,要把這只可惡的狗弄到鍋裏去,但是,陰謀尚未實施便自動流產了——沒有誰當真敢去翻獨眼大隊長的眼皮子。

這條狗不是一般的狗,它是很有來歷的。知情的老兵說,它原來是七十九軍軍長武培梅夫人的寵物,在東條山事變中,武培梅將軍曾經將一封密信綁在它的脖子上,它於槍林彈雨之中沖出重重包圍,將密信送到舒獨山,經由石雲彪之手,呈交七十九軍的創始人之一陳上將,從而為保存七十九軍殘部立下了汗馬功勞。至於這只狗是怎樣回到七十九大隊、並且成為石雲彪主要助手之一的,就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了。顯然,這只狗是七十九軍的重要功臣之一。武培梅將軍既然身亡,那麽它就將作為一個象征留在石雲彪的身邊。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就是一段歷史,一個魂靈,一種不屈的精神。

有著這樣不凡歷史的狗,誰敢下手?

在陳墨涵的印象中,石雲彪的臉色永遠是陰沉的,這張陰沉的臉也似乎永遠晃動在七十九大隊的訓練場上。而惟有操課間隙,石雲彪與狗獨處時,那張陰沉的臉才會稍微放松,掠過一絲溫情。那一短暫時刻的大隊長,仿佛是一個疲憊的老人,會伸出堅硬的手臂憐愛地撫摸身邊的狗。狗呢,此時也是極其乖順,靜臥在側,歪起腦袋,目光裏充溢著甜蜜的滿足。

每當這個時候,陳墨涵又會驀然心顫。他隱隱約約地覺得,那個貌似兇狠的大隊長其實很可憐,甚至包括那只經常窮兇極惡的狗。

現在,陳墨涵面對的又是一張陰沉的臉。

石雲彪一步一踱,慢騰騰地走到陳墨涵面前,低頭打量他的雙腳,再往上移動目光。陳墨涵感到有一只冰涼的大手滑過腳面,刮過腳髁,然後,在他的大腿和小腿之間的那塊地方,石雲彪的獨眼定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