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數日後,宋江一行安然返抵山寨。

此次汴京之行,與皇上趙佶的談判大獲成功,李逵闖禍身陷囹圄終歸有驚無險,其間全憑了燕青的斡旋經營。宋江於此中認識到燕青確是個堪當大任的幹才,除對其大加褒獎外,還產生了進一步擢拔燕青的座次,使之成為自己得力臂膀的打算。

但不久後發生的一件事,不僅令宋江取消了這個打算,還使燕青失去了宋江原本對他的信賴。

事端仍是由招安而起。

在去年秋季山寨的高層頭領會議上,雖然表面上大家就接受招安的問題統一了思想,私下裏卻並非人人都心悅誠服地贊成這個決策。只不過礙著宋江的面子,誰也不好做堅決的反對派罷了。在下層的小頭領和士兵中,聽到這個消息後更是人心浮動,眾議紛紜,各種猜測顧慮和想法層出不窮。籠罩在這樣一種茫然情緒中的梁山泊,就潛伏了某種騷動的因素。

後來由於宋江的遲疑,接受招安的工作沒有抓緊研究推進,眾人覺得那事可能不過說說而已,未必就當得真,思想情緒上的波動混亂暫時淡去。而宋江從汴京談判返回後,眾人方意識到那件事情並沒有過去,是當真要做,而且是馬上要著手的,人心便又開始動蕩起來。

宋江回來以後,先向盧俊義、吳用等核心頭領通報了與趙佶談判的情況,然後召開了中高層頭領會議,明確宣布了義軍接受招安、歸順朝廷的決定。眾頭領對此思想準備還是比較充分的,出於對宋江的服從和信任,加之目睹了接受招安條款上的趙佶親筆禦批,基本上都認為此乃大勢所趨,沒有提出異議。所以這個層面的思想狀況還算比較穩定。

動蕩主要產生在下層。而且這一次比上次動蕩得更厲害。事到臨頭了,許多士兵都在為去留問題四下聚會商議,躁動不滿的情緒到處滋生蔓延,私自開小差離隊的現象也開始出現並逐漸增多。

宋江感到情況有點嚴重。這種狀態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很有可能導致軍心渙散,部隊瓦解,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經過與盧俊義、吳用研究,他決定使用兩手策略來控制局面。

第一手,就是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責成各營的頭領反復向廣大士兵講清講透接受招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化解打消大家的種種抵觸和顧慮情緒。第二手,則是要嚴肅軍規軍紀,讓頭領們嚴加管束所屬部隊,明令部卒不得聚會,不得散布不利於接受招安的言論,更不得煽動鬧事。違反者將依律重處。

根據吳用的建議,梁山泊設立了一支應付突發事件的別動隊。宋江當時正對燕青有倚重之意,點名這支別動隊由燕青統領。盧俊義聽了暗暗皺眉。這支別動隊是用來防範對付自家弟兄的,不用說其統領必然是個得罪人的差事。盧俊義不願將燕青推到這個尷尬位置上去。但考慮到宋江是出於對燕青的信任和重用,盧俊義猶豫了一下,未便多言。

燕青果然就是因為這個差事得罪了人。而且他得罪的不是別人,正是山寨的總頭領宋江。

事情發生在燕青承擔了別動隊統領任務的七八日之後。

那一日從醜時起就開始飄雪,及至黎明,地面上已覆蓋了厚厚的一層。燕青起床洗漱過,正帶著部屬清掃營門前的道路,以免雪層越積越厚影響行走,就見一名宋江的親隨策馬加鞭飛馳而來。

來者馳至燕青近前滾鞍下馬,呈上宋江的一紙手令。手令稱曰剛剛獲悉有某步兵營士兵百余人於今晨嘩變,正在向東流竄,估計是欲翻越虎嘯嶺出山,命燕青火速率部追趕攔截。對於服從命令主動返回營房者可不予拿問,倘有煽惑軍心公然抗命者,堅決就地正法,以儆效尤。從這紙手令上可以看出,宋江對此事的惱怒已是溢於言表,難以抑制。

燕青得令,不敢怠慢,當即點了三百人馬,頂風冒雪朝虎嘯嶺方向追將過去。

所謂嘩變的這百余名士兵,其實是分別來自李逵、武松和楊志等統領的若幹個步兵營。這些人多為社會底層的農夫苦力出身,飽嘗過官府的欺淩壓榨,對權勢財富階層一概恨之入骨。他們懷著一種憑什麽他倒有我倒無的極端不平衡心理,恨不能一股腦將天下權貴橫掃盡除而後快。

就是揣著這樣一股強烈的不平之氣,他們鋌而走險投奔了梁山泊,要做個揚眉吐氣、無法無天的英雄好漢,要通過這條造反之路去改變自己的狼狽境遇。這條路到底能走多遠,會走向何方,他們從來未曾想過,也沒有那個頭腦去想,反正是且圖個眼下過得快活再說。

這樣一種與上流社會格格不入、勢同水火的人,對什麽招安不招安自然是極不感興趣,湊在一起就不免你一言我一語地發些牢騷。加上內中某些思想過激者的鼓動,他們對接受招安政策的不滿情緒便漸漸強烈起來。李逵、武松這些頭領本人對招安就不怎麽熱衷,不當著下屬發作他們自己的牢騷就算不錯,哪裏還做得了士兵的什麽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