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第3/3頁)

自宣和末年以來,局勢動蕩戰禍頻仍,政權更叠治安紊亂,在進賬日減的情況下,他只好渾水摸魚,時而也做些打家劫舍的勾當。按說此亦非為殺手之“職業道德”所容,可是為了補貼開銷,也便顧不了那麽許多。

然而後來宗澤來京,實施鐵腕治理,打家劫舍也不好做了。因而這段時間,回占魁的情緒甚是萎靡,每日裏除了守著他那座顧客稀疏的浴堂,與幾個門徒飲酒打牌打發時光,想不出還有什麽有意思的事情可做。

不料就在這頹唐潦倒之際,運氣之光突然又閃爍起來。

有一日,一個門徒外出打酒,給回占魁帶回了一個消息:他似乎是發現了失蹤多年的夏永濟。

原來,那門徒方才從酒鋪出來,無意間看到一張面孔,覺得似有印象,當時卻沒想起是誰。他就一路走一路想,及至回到浴堂見到回占魁,才猛然想起,那人仿佛就是當年被他們追殺過的夏永濟。

回占魁一聽,立時血脈賁張,當即就讓那門徒帶著他原路折回,卻是轉悠了半天一無所獲。他回頭再問那門徒是否看得真切,那門徒答曰回想起來確實挺像,不過因為終是只晃了一眼,要說認定卻還不敢。回占魁冷靜想來,覺得出現這種巧合的可能性不大,但既然有此一說,他又放心不下。萬一真有這事呢?

反正手下這幾個人,閑著也是閑著,不妨就讓他們出去做些察訪,也可打發無聊時光。懷著這種撞大運的心理,於是回占魁便將幾個手下撒了出去。他的這幾個手下,都是當年那次行動的幫手,若是留意察訪,遇上夏永濟是肯定認得出來的。不過他們起初也並沒把這事過於當真,不太相信四年多前中斷的線索,到了今天又會突然冒出來。連那報信者也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人。

然而卻是無巧不成書,沒過幾日,回占魁的另一個門徒居然又於無意間瞥見了夏永濟的身影。夏永濟重現京城之事,由此得以確認。回占魁不禁額手稱慶,慶幸自己虧得沒有輕率罷手,否則豈不坐失金山。那一宿,回占魁被這個喜訊激動得幾乎是一夜無眠。

盡管那天夏永濟在設法甩掉跟蹤他的中年人的同時,亦脫離了回占魁手下的視線,但回占魁認為這不要緊。據他判斷,夏永濟重返京城,其目的八成是攫取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寶藏。如今蔡京已經倒台,國政混亂無主,正是掘寶的最佳時機。這件事不是在短期內能做成的,因此夏永濟不會很快離去。

夏永濟兩次都在同一區域被發現,說明他在這一帶有事要辦,應當還會再度再次露面。而且,很可能其下榻處,就在這片街巷中。這就好辦多了。在有限的地界內尋找一個已經暴露行蹤的獵物,對於回占魁這類土生土長的殺手來說有的是辦法,只要夏永濟繼續在汴京滯留,回占魁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將插翅難飛。

基於這種自信,回占魁甚至已開始考慮取得寶藏後的善後問題。他的那些手下只知道夏永濟這個人很重要,至於具體緣由,回占魁卻一直未向他們透露。不過這個內幕遲早得對他們明說。共患難易,同富貴難,到那時很難說不會發生一場殘酷的火並。這事必須未雨綢繆。所以他在吩咐手下各顯神通去查尋夏永濟蹤跡的同時,即針對將來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逐一做了詳盡設計。

事先能將問題預想到這一步,回占魁考慮得不可謂不周密了。可惜的是,由於他過度自信,因為他的考慮俱是建立在夏永濟已經鐵定是甕中之鱉的假設上的,到頭來他仍是犯了一個經驗豐富的殺手本來不應當犯的嚴重錯誤。事到臨頭時他想起了老殺手教誨過他的一句箴言,但那時他已完全失去了挽回失誤的機會。

老殺手的那句箴言是:“永遠不要低估你的對手,那怕他看上去已是奄奄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