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第2/3頁)

宗澤既然決定要去,自是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但不怕死不等於去送死,多一分安全保障,也就多一成勝算。所以今天上午,專門就護衛問題,宗澤已與甘雲作了合計。議定的方案是由甘雲挑選兩名身懷絕技的親兵,連甘雲總共三人,隨同宗澤赴會。

這個護衛方案又引起了與會官員一陣大嘩。眾官紛紛諫言,王子善之意不善,臨風寨易進難出,還是多帶些護衛為妥。

宗澤說諸位且聽老夫解釋。我也曾想過多帶扈從,但帶多少人馬算多?若是帶著上千人馬前往,像是去談判嗎?就算是帶了上千人馬,如果談崩了,彼欲扣我為質,我照樣沖殺不出。既然如此,那還不如索性少帶,倒可令彼安心與我一談。老夫此去,畢竟是為了談,不是為了打。諸位對老夫關切備至,老夫深為感荷。老夫一命雖不值幾何,然卻肩負朝廷重托,並不敢妄自輕賤。我只帶三人去,自有只帶三人的道理,諸位盡管寬心就是。

眾官皆知宗澤智謀過人,見他說得如此底氣充足,思忖著他或許是另有神機,遂不好再多作異議。

宗澤與甘雲商定只由三人護衛,確非盲目逞勇,而是根據甘雲隨李綱單刀赴會的體會研究確定的。甘雲的體會是,出席這種對方態度強硬的軍事談判,無論是帶去多少人,到了談判地點,真正被允許侍衛在主公身邊的,頂多也就是兩三個人,余者肯定會被隔離開去。如果對方心懷歹意,一旦出事,衛隊根本援救不及,甚至是早已被提前控制。在這種情況下,主公的安全保障,實際上還是只能由少數貼身護衛承擔。所以護衛人員不在多而在精,護衛的訣竅不在勇而在智。宗澤認為有道理。考慮到這次爭端背景復雜,效仿李綱只帶甘雲一人是懸了點,因此最後斟酌的結果,是再加上兩名精幹的親兵。

此外,宗澤和甘雲心裏還有個底:在王子善義軍內部,亦有人願為宗澤保駕。原來,就在昨日深夜,宗澤收到了一封來自臨風寨的密信,發信者是王部中軍頭領周虎旺。信中只有寥寥二十個字:“若宗帥欲來臨風寨會談,人身安全虎旺當力保之。”宗澤斷然決定赴會,此信乃促成因素之一。

前些時,在草關鎮事件的交涉中,宗澤曾與周虎旺打過交道。雖然僅為一面之交,但給宗澤留下的印象頗深。從周虎旺坦蕩直率的談吐中,宗澤感到這個獵戶出身的年輕頭領,是一個十分正直而且很有頭腦的漢子。宗澤分析,在周虎旺悄悄派人送來的這封密信中,包含了這樣兩層意思:其一,其認為宗澤若能親往談判,對於消除誤會化解矛盾非常重要;其二,其決意促使談判成功,並已為此做了相應的準備。宗澤憑著直覺,相信周虎旺的承諾是真誠的。

至於此信是否有詐,宗澤覺得不太可能。他與周虎旺素無瓜葛,旁人豈知他對周虎旺是何看法?

有此一張底牌,自然是讓宗澤氣壯了不少。但為防內奸作祟,除了當夜經手密信的甘雲和宗穎,此事宗澤沒對任何人透露,當然更不能在會議上公開聲張。

斬釘截鐵地宣布過上述決定,宗澤又對當前的軍政要務做了部署。他在部署時強調指出,此際最要緊的是,各司曹各署衙高度負責密切協作,各項工作務必要做到他在與不在一樣地有條不紊、配合默契、秩序井然。汴京之局面越穩定,他的安全也就越有保證。

眾文武皆為宗澤慷慨赴險的大無畏氣概所動,異口同聲地表示,職等一定恪盡職守、勠力同心,誓作宗留守力挽狂瀾之堅強後盾。宗澤滿意地笑曰,這就對了,若汴京無我宗澤,太陽照常升起,則彼扣留老夫,又有何益可圖?

會後,宗澤將閭勍留下,又單獨做了交談。為了穩定人心,面對眾人宗澤必須表現得運籌若定成竹在胸,但對於代理主政的閭勍,該交的底,還是得實事求是地交清。

這時,宗澤先將臨風寨內有人可為之保駕的事告訴了閭勍,讓他知道自己並非無備而往。接著,又嚴肅地對其坦言,盡管如此,亦難免萬一。不測之變,不可不防。倘我真的回不來,你須按既定方案,指揮部隊及各區廂兵鄉勇,堅決固守城池。同時緊急奏報朝廷,並檄召附近州縣官軍馳援。你須通觀全局,當斷則斷,萬不可因顧及老夫性命而猶疑誤事。

閭勍聽了,沒有似往常那樣爽快地應答,而是鎖著眉心沉默了半晌,才十分凝重地點了點頭。宗澤只道這是由於他深感責任沉重之故,卻沒想到此刻在閭勍心裏,正進行著一個艱難的抉擇。

與閭勍談完,宗澤又喚來宗穎,交代了需及時處理的卷宗。宗穎認為父親其實犯不上為那個不仁不義的朝廷如此賣命,但乃父的脾性他知道,一旦主意拿定,九頭牛也拉不回。所以現在他唯能在心裏默禱,祈上蒼佑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