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買馬

五月的邕州既是夏季,又是雨季,天氣悶熱而又潮濕,是最難熬的季節。

徐平已經搬到了太平寨,主持這裏的蔗糖務。一個新機構開始的事情千頭萬緒,人員的招募,各級官吏的安排,新田地的開墾,忙得不可開交。

這天上午,徐平坐在蔗糖務的長官廳裏,看著手裏的信出了一會神。

信是王素寫來的,說自己一個外甥中了本科進士,指射了同提舉邕州蔗糖務的差使,托徐平關照一下。

信的語氣很平淡,說得也很簡單,與一般的同年往來書信沒什麽區別,但徐平總覺得有些沒說出來的東西在裏面。

王家是北宋一朝新崛起的大族,尤其是王旦主政多年,根深葉茂,不說現在宰執大臣很多都是從他手裏提拔起來,就是太後與皇上也看王家的人與其他人不同,很有些通家之誼的世俗情感在裏面。

這樣的一個大家族,會讓自己的親戚來邕州這個鬼地方?

更何況來人韓綜也不是平常出身,父親韓億,娶的是王素的姐姐,鹹平五年進士,現以樞密直學士判大理寺。這樣的出身,來邕州幹什麽?

認真地說,同提舉邕州蔗糖務是個好差使,但邕州這個地方太差了,想當年徐平來的時候母親張三娘哭得要死要活,來這裏可是冒生命危險的。

按慣例,每年收入三萬貫以上的監務不會讓地方官兼提舉,應該由朝廷派京朝官來主持。邕州蔗糖務的規模遠超這個數字,全是因為徐平一手發展起來,看他面子才由邕州通判兼職。等他卸任,朝廷必然派新的官員來任職,與邕州地方脫開關系。那個時候,作為副職的同提舉就極有可能扶正,以邕州蔗糖務的規模,還有可能超階升遷,是仕途不錯的跳板。

可韓綜與平常寒門進士不同,他早就通過蔭補得官,中進士前已升遷為大理評事,有進士出身直接就可以做大州的通判了。他的資歷,他的出身,根本不需要來這裏鍍金,來這裏圖什麽?

他們圖個什麽呢?徐平很煩惱,自己當年要不是被審官院嚇住了,打死也不來這個鬼地方,這些大族子弟怎麽反而這麽熱衷?

不僅僅是一個韓綜,知州曹克明也已經確定幾個月後離任。因為荊南梅山蠻鬧事,他被調去任潭州知州。譚州就是後世的長沙,不過這個時候還沒有後世的繁華,周邊全是苗蠻,並不比邕州的形勢好到哪裏。

接替曹克明的是現在的宜州知州馮伸己,多帶了邕、欽、廉三州巡檢的職銜。馮伸己的父親是故去的宰相馮拯,又一個大家族出身的子弟。

與曹克明雖然也有點小矛盾,但總體上徐平與他合作還算愉快。不過他在邕州前前後後任知州十幾年,調走純屬正常。可調走一個出身不高的曹克明,換來的搭档和副手都是出身豪門,令無根無底的徐平很失落。

在嶺南做官,想一任之後就脫身可不容易,徐平掛上了蔗糖務提舉的兼職,最少還要做一任,哪知又碰上了這種局面。

徐平很煩惱。

譚虎在外面稟報:“通判,李安仁一行已經到了,正在前廳等候!”

徐平回過神來,隨口應道:“哦,讓他們稍待,我馬上就到。”

此時徐平的待遇已經超過了知州,隨身兵士增加到了近百人,譚虎也水漲船高,加官晉爵,授本官三班借職,正式有了官身。升了官,事務也多,徐平的一應雜事幾乎都是譚虎在管,反而不如無官一身輕的高大全和孫七郎逍遙。

把手裏的信收起來,徐平嘆了口氣。官場就像一張網,自己不知覺地漸漸被粘在了這張網上。官場又是個大泥潭,呆得越久,陷得越深。

這種日子他很不喜歡,又不知道怎麽擺脫。

前面客廳裏,李安仁一見到徐平從後面轉出來,眼睛發亮,急忙起身行禮:“學生見過通判,恭喜通判步步高升。”

徐平的本官已升至殿中丞,進入朝官序列。同一屆進士裏,除了狀元王堯臣,徐平和改知榆次縣的文彥博同為殿中丞緊隨其後,越過了剛升為太子中允的韓琦,進入了第一梯隊。天聖五年的進士同年,前面三人隱隱已經成為領袖,只是徐平僻處天南,與同年來往不多,影響力比王堯臣和文彥博差得遠。

徐平坐下,看還有三人與李安仁站在一起,一個蠻人少年李信是見過的,其他兩人年齡也不大,卻是第一次見面。

李安仁急忙介紹:“這位李信,通判在邕州是見過的。這一位是波州知州長子李道李衙內,還是第一次出波州。”

兩人一起向徐平見禮。

李信上次吃了點苦頭,看徐平的樣子還有些怯怯的,李道則要從容得多。

李安仁又指著另一人道:“這一位是田州知州長子黃楷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