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金光頂

石灰巖地質多地下河多溶洞,這些神奇的地方往往形成絢麗多姿的風景。

離太平寨不遠,有一座小山,將近山頂的地方就有一處巨大的溶洞,能夠容納數萬人之多,當地土人稱為萬人洞。相傳唐時蠻人起兵反叛,曾在洞裏藏兵,現在依然有人居住的痕跡。

萬人洞裏地勢幹燥而平坦,也沒有常見的鐘乳,非常適於居住。而在山腳下,又有一條地下河從山裏鉆出來,水勢浩大,直匯入不遠處的左江。這座小山擁有一洞一水兩大勝景,稟賦在群山中也是罕見。可惜這裏地處偏遠,太平寨人口也稀少,養在深閨人未識,並不出名。

直到一個多月前,一位從欽州來的智雲法師宣稱夜見山頂佛光顯現,說這裏與佛家有緣,立誓要在山上建廟修行。消息傳開,附近男女都到這裏來看佛光,給山下結廬而居的智雲法師捐錢捐物,助他在這裏修廟。

自智雲法師在這裏結廬,這座不知名的小山有了名字,稱為金光頂,萬人洞也改成了金光洞,不時有人到這裏來遊玩,迅速成了太平寨一處勝景。

徐平初聽到這消息並沒在意,只要是有度牒的和尚,有信眾願意捐錢,建廟修行只要不違法度他也懶得去理。

自太宗時候起,宋朝對佛教還是比較寬容的,也正是從宋朝起,佛教深入民間,徹底成了中國社會的一部分。宋朝皇帝大多都認為佛教導人向善,能夠教化風俗,持鼓勵態度。以真宗皇帝說,他任上正式確立了儒家在政治上的地位,說出那句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的名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但另一方面,真宗又崇尚道教,東封西祀,廣建宮殿。與此同時,真宗又寫了《崇釋論》,謂佛教與儒教“跡異而道同”,三教實際上一個不拉。

在社會上,光頭顯然比牛鼻子道士和窮酸讀書人更受歡迎,受了你的錢財,便許你來世富貴。今生做牛做馬,下輩子住大屋,穿綾羅,更加能夠蠱惑人心。尤其是劉太後,一是繼承丈夫遺志,再者女人更親近和尚,對什麽來世報更加熱心,佛教在她任上飛速發展起來。

和尚們的風光最終引起士大夫的反彈,以歐陽修為代表激烈排佛。奈何光頭們有皇帝護住,宋朝排佛除了給文人添了幾篇錦繡文章,並沒有鬧出什麽大動靜,反而最終影響到了儒家轉型。

這些都是後話,歐陽修現在剛剛中進士不久,還在苦苦熬資歷,沒這個閑心思。天聖後期,實在是佛教的黃金時光,和尚們日子過得滋潤得很。

徐平在官場上一向信奉平安是福,萬事莫出頭,雖然自己對哪種教都不感冒,但也只是順其自然,並不會去故意難為他們。

直到高大全回來說智雲法師要在金光頂下建放生池,徐平就再不能裝聾作啞了,必須站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放生池是專門用來放生的地方,宋人很信這套,達官貴人,甚至皇帝太後每到重要節日和自己的生辰都會大規模放生。當然動物也分三六九等,陸上跑的,無論豺狼虎豹,還是獐鹿麅兔,顯然都沒法在人群密集處大規模放生,於是就便宜了水生的魚鱉蝦蟹。

由於皇帝太後信這一套,放生便不僅僅是民間自發的行為,而帶上了一點官方色彩。發達地區,比如江淮地方,前兩年專門有詔旨,凡是近江河的州城縣城,上下遊五裏之內都不許捕魚,專門作為放生之用。

正是因為這樣的背景,有人提出設立放生池,作為地方長官的徐平不得不出面發話。還好這位智雲法師識時務,提議放生池的地點在金光頂下,不然要是依江淮舊例,左江在太平寨七拐八彎,上下遊五裏禁漁就把提舉司坑慘了。

這一天雨後初晴,徐平帶了高大全來到金光頂觀察地勢,做放生池選址的最後決定。在太平寨憋得慌的秀秀拉著劉小妹和段雲潔混在人群裏,一起到這新興起的遊覽勝地散心。

山路崎嶇難行,又是雨後路滑,一行人出了市鎮不遠,便舍了車馬,一路步行,日頭高高升起,才來到山腳下。

秀秀對身邊的段雲潔道:“路這麽難走,累死個人,路上也只是尋常山景,不曉得有什麽好看!”

段雲潔輕聲笑道:“或許要到了山腳下才有風景呢,你就是性急。”

“這不到了,不過就是一個水潭,和一條大溪,哪裏好看!”

段雲潔看前面不遠,果然就是金光頂山腳下,地下河從一個洞穴出來,形成一個小瀑布,在山下沖出一個方圓數十丈的水潭來,潭水下流,便就形成了左江的一條支流。瀑布雖小,顯得不那麽壯觀,但水流清澈,襯著周邊郁郁蔥蔥的樹木,也別有一分雅趣。

自夜現佛光的消息傳出,來這裏遊覽的人不絕,短短功夫在水潭邊就開起了幾家店做這些遊人的生意。一家茶鋪,供人閑坐,兩家小酒鋪,外面挑著招子賣人酒食。邕州這裏是萬戶酒制,店家可以自釀自賣,賣酒的到處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