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刀鋒下的小山村

看看天近中午,林業招呼著自己手下和孫七郎找了個有山泉的地方,把打來的松雞摘毛洗幹凈,就支起鍋子煮了起來。一個出身本地又在周圍尋了些野蘑菇,一起放進了鍋裏。

林業帶的這支小隊一共十人,他自己是隊將,另一位出身廂軍的彭三郎是押隊,還有一位陶清連是來自福建路汀州,出身獵戶。他們三人加上孫七郎就是隊裏的骨幹,另外六人則是本地的土人。

這種構成也是這一指揮人員的大致成分,三到四成是廂軍退役人員和福建路移民,其他六七成是本地土人。

福建路多山,來到這裏的有不少就是山裏漢子,穿山過林走慣了的。

本地的土人雖然更加熟悉地形,但他們大多都是原來土官的家丁出身,從小就被人管著習慣了,一下很難改變觀念,雖然在隊伍裏占的比例大,但只有很少的一小部分做了各級小主官。

人是社會動物,環境的影響遠比想象地更大,這些解放出來的家丁要真正融入蔗糖務的環境,恐怕是要等到下一代了。

由於押隊身份的特殊,所有的押隊幾乎都是出身廂軍。這個職位要的就是心狠手辣,有的時候還有點冷血,一般人還真是做不來。

孫七郎是個閑散人員,就是在隊伍裏面湊數的,因為他的身份,大家也自覺地不讓他去做什麽艱險的事情。不過孫七郎腦子靈便,經常會有些奇思妙想,而且人又和氣,與大家相處得還不錯。

實話說,以蔗糖務的人員組成結構,別說找出五百個,就是找出五千個能在山林裏如履平地的人也不難。真正難的不是找出這些人,而是能讓這些人形成一個整體,哪怕是在深山老林裏還能保持完整的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按命令完成任務。根據需要,既能迅速在山林裏分散,又能夠有有效的手段快速集合起來,這才是最難的。就這五百人,從挑人到基本達到要求,徐平也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更不要說為了達到這要求所花費的人力物力。

吃罷了飯,林業帶著自己的小隊沿著既定的路線繼續前行。他手裏有這一帶的地圖,不過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看懂地圖,看懂了還能與實際地形結合起來的人就更少了,這也是人員難得的原因。

離現在所在的位置大約二十裏的地方有個蠻人村峒,按計劃他們需要在明天中午之前趕到那裏,與其他小隊會合組成一都人馬,掃蕩在周圍的廣源州屬下人員。完成任務後再趕往下一個地點,重復進行這個動作。

林業走在隊伍最前面,翻過一個小山頭,鉆出樹林站到一塊大石上向前方看,奇怪地道:“咦,原來這裏還有一個小村子。”

有村子就有人家,就有吃有喝的,有地方睡覺,聽見林業的話,都紛紛沖過來,只有彭三郎拉了陶連清站在不遠處。

陶清連也是無奈,其實自己是汀州人,彭三郎則是南劍州人,兩家還隔著一百多裏路呢,卻被陶清連賴上了兩人是老鄉,什麽事都拉著自己。

押隊是幹什麽的?雖說是這隊裏的第二號人物,可人人都躲著,好像跟他走得近了小命隨時有危險。陶清連也是苦,又沒法說。

山腳下是一處小村子,東一處西一處只有五六戶人家,順著山下的小溪邊開了一些稻田,只有二三十畝的樣子。此時水稻正開花吐穗,可下面田裏種的太稀了,與蔗糖務的水田十裏稻花香比起來尤其顯得寒酸。

孫七郎擠到前面,看了看村子,搖著頭道:“現在太陽西斜,已經不像中午那麽酷熱了,這村裏卻一個人也不見,這些蠻人也太懶散了些。”

林業嘆了口氣:“只怕不是他們懶散,而是沒有人能出來下地了,我們下去看看。大家小心些,聽我的號令,小心村裏有廣源州的人。”

沿著小山上的密林下來,走到稻田邊,田頭的水溝裏還有水在流著。最近幾天都沒有雨,這個季節水稻又缺不了水,種地的都想方設法澆地。

小心地繞過稻田,見緩緩流淌的小溪上竟然用石頭搭了一個非常粗糙的小水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多看了幾眼。

以前蠻人種地,都是刀耕火種,不耕不耘,不灌不溉,完完全全地靠天吃飯。隨著蔗糖務擴大,各種水利設施的興建,山裏人的觀念也慢慢在變化,學會了灌田插秧,學會了耕耘,學會了灌溉,整個地方都在一點點發生著變化。

這樣一個幾戶人家的小村子,也能建水壩,開灌溉水溝,在這大山深處已經很不容易了,小隊人員的心裏都對這小村子多了幾分好感。

林業黑著臉,當先走在前面,小心翼翼地走向竹林掩映處的村口。

彭三郎臉上沒什麽表情,握著鋼刀走在最後。只是走過稻田,他也不由自主地看看沿著溪流伸展的稻田,甚至還擡頭看了看村子後的半山腰,那裏山林被清出了一大片,種上了從蔗糖務傳來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