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試學士院

中秋朝假,停了早朝,不過京城各司署官員依然視事,有職事的並不休假。說起來這年月中秋只是賞月,並不如後世來得隆重,算是小節。

徐平一早起來洗漱罷了,在書房裏閉目凝神,調整心態。直到紅日高升,才帶著孫七郎一路到了東華門外。

今天是到學士院考試的日子,這種考試既不定時,也不定額,什麽時候皇上覺得需要舉行了,便讓大臣舉薦人才,選個日子由翰林學士統一考核。考試形式比較自由,考試內容也沒有一定之規,因時因人而異。總的來說以前都是重詩賦,偶爾會加考策論,這一次前天皇上特別派內侍告訴徐平,專考策論,不及詩賦。

徐平不知道這是不是專門為自己改的,因為下年的進士常科,趙禎也一樣要求加重了策論的分量,也有可能自己只是趕上了好時候。

不管怎樣,機會就在面前,徐平必須牢牢抓住。如果自己以後真的能夠出人頭地,做了大官,連個館職都沒混在身上,真地會讓人笑話的。

初升的太陽照進皇城,帶著堂皇的色彩,使這裏顯得愈發威嚴。

徐平來到閤門,當值的依然是李璋,急忙迎了出來。他也是知道今天徐平召試,特意與同僚調了班次,過來給徐平行些方便。

繳過召試學士院的詔旨和自己的文狀,徐平隨著李璋東彎西拐,來到學士院裏。

此時時辰未到,在這裏監督的小黃門上來,領著兩人到了休息的偏房。

李璋有公務在身,不好在這裏閑待,讓徐平有事盡管托人找他,便告辭離去。

進了房門,卻見已經有兩人坐在裏面,見徐平進來,一齊起身見禮。

“希平,稚圭,你們已經到了!”徐平回過了禮,驚喜地看著趙諴和韓琦。

韓琦與自己一同召試徐平早就知道,卻沒想到這次還有趙諴。

韓琦微微笑道:“我們可不像雲行現在無事一身輕,早早到衙門裏畫押,便就匆匆趕了過來,自然就來得早。”

趙諴連連搖頭嘆氣:“我本就是托了你們兩個的面子,才得了這次機會,哪裏敢有半分疏忽?自然是早早就過來等著。”

天聖五年一等進士本來四人,徐平升等之後成了五人。其中王堯臣和趙概早已入了館閣數年,今年再試徐平和韓琦,單單留下一個趙諴,就顯得過於惹眼了。兩天之前,學士院的人不知怎麽想了起來,稟過皇上,讓趙諴一起跟著過來。

這種事情可不能客氣推托,就像徐平當年升為一等進士也是純屬意外,但升了就是升了,以後官職晉升就是按一等進士算,沒有人會另眼看他。趙諴這次召試的機會不管是怎麽來的,入了館閣就是入了館閣,日後的官職晉升就是快別人一步。

這一年徐平二十四歲,韓琦二十六年,趙諴差一歲就到三十,正是風華正茂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如果沒有意外,他們將在數年之後,三十多歲成為帝國的棟梁。

自太平興國年間,太宗急於用新進文人取代元老勛貴,鞏固自己的皇位,從而急速擴大科舉進士的錄取名額,並且從制度上面保證這些科舉新貴能用最短的時間爬上權力的巔峰。短短幾十年間,科舉進士已經成了大宋官場最有勢力的群體,地位牢不可破。

到了今天,太平興國年間那幾榜曾在大宋攪起漫天風雨的進士新貴已經老去,僅存的一兩個人瑞如胡旦等人已在山野被人遺忘,他們所提攜的後輩如呂夷簡等人則占據了大宋所有的重要權位。太宗時代遺留下來的進士驟進的後遺症卻仍在,新的一代科舉進士正在中層茁壯成長,很快他們就會發現高層的職位被老人把持,矛盾不可避免。

在這時候,以徐平為代表的天聖年間新進進士又迅速突進中層,老的不去,新的又來,注定了這幾年的朝堂不會平靜。

三人多年沒見,聊著各自的經歷。趙諴和徐平差不多,出身於小家庭,沒什麽家族可以倚靠。韓琦則不但父親那一人代早有人脈,他一這代更是兄弟幾進士,官場上相對來說不那麽辛苦,相對淡然很多。

其實韓琦和趙諴聽說了徐平回來,要不是要準備學士院的考試,早就去拜訪了。在仕途上,這是他們僅次於科舉時的第二重要的考試,不得不精心準備。

正在三人說得熱烈的時候,門外腳步聲響,小黃門領著一個氣喘籲籲的綠袍官人進來,吩咐讓他在這裏等候。

見到來人,徐平一下就站了起來,驚喜地道:“曼卿,你也來了!”

石延年喘著粗氣,看著徐平,開懷笑道:“不錯,我也趕上了!沒想到多年以後,我們會在學士院裏相見!”

徐平上前,拉著石延年的胳膊上下看了看他,急忙扶到一旁位子上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