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茶法之辨

小黃門上來換了茶,趙禎道:“年前貢茶,知太平州余靖隨茶上《茶論》,極言邕州新茶的好處。說是嶺南燠熱,若是泡上一杯濃茶,則神清氣爽,燥熱盡消。而且新茶泡起來簡便,制作起來也省工省力,不是以前的下等散茶可比。”

張士遜道:“邕州的茶我也喝過,味道倒也還過得去。不過都是散菜,運起來費人費力,價錢不菲。現在團茶都經常在茶場積壓成山,鼠嚙蟲咬,散茶那還得了?”

趙禎道:“宮尹有所不知,邕州也有如同團茶的餅茶,極耐儲存,經年不壞。那裏跟大理吐蕃等地貿易,以茶易馬,都是用餅茶,極為方便。”

張士遜是當年趙禎為皇太子時的東宮舊臣,情份非是別人可比,為了表示親近,趙禎一直用當年的舊稱。這也是為什麽有首相呂夷簡坐在這裏,張士遜還是屢屢搶著說話,別人也不感覺異常的原因,也是讓呂夷簡嘴上不說,心裏感覺到不舒服的原因。

聽趙禎一直在講邕州茶的好處,張士遜哪裏還不知道他的意思?徐平之所以一直不同意直接改成天聖元年的茶法,所憑的倚仗就是邕州茶法的成功。不然他一個年經輕輕的鹽鐵副使,哪裏能夠頂得住這麽多宰執大臣的壓力?

少年天子少年臣,趙禎越是支持徐平,就越是引起這些老臣的反感。現在朝廷的諸般制度,都是在他們手裏定下來,早已熟悉無比,政事處理起來也感覺輕松。如果大規模地改弦更張,都白發蒼蒼的人了又去熟悉新制度,麻煩而又別扭。這且不說,要改就說明以前的制度有缺陷,本身就是對這幾位老臣執政成績的否定。

而深層次的原因,則是自太祖建國到太宗完成天下一統,再到對契丹幾次戰敗,整個國家就進入了休養生息的狀態。朝廷雖然標榜儒家治國,實際上執政思想卻是道家的清靜無為,到真宗時期達到頂峰,中外都崇尚不生事,安守舊制,循規蹈矩。

政治是有慣性的,如今趙禎甫一親政,就要改這個改那個,執政大臣不適應,出於本能就要反對。其他少壯派還只是說說,耍耍嘴皮子而已,徐平這裏卻是要動真格的,錢法要改,茶法也要改,還要改得跟以前都不一樣,哪個會給他好臉色!

見張士遜一下憋住,想來是不知道徐平還在邕州制了大茶磚,專門向大理和吐蕃一帶販賣,並且獲利不菲,呂夷簡接過話頭。

“邕州地處嶺南,地理天候與中原都大有不同,茶法自然也有別。今日殿中議事,本就要對現在的東南茶法有所議論,革除時弊。且放下邕州那裏,說說兩淮茶場吧。”

趙禎點頭道:“好,便議茶法。”

徐平剛回到座位上坐下,聽見說起茶法,正在自己管下,忙凝神要站起說明。

卻聽呂夷簡道:“自先帝在時,丁謂支持林特改茶法,結果舊弊未去,新弊又生。不數年間,內外怨聲載道,商賈不通,官場中陳茶堆積如山,園戶衣食不繼,難以求生!”

說到這裏,呂夷簡似無意地看了坐在一起的寇瑊和徐平一眼。

徐平心中一凜,當年丁謂是三司使,林特是鹽鐵副使,呂夷簡這是意有所指啊!

不等徐平說話,呂夷簡道:“天聖元年,因為茶法難以為繼,聖旨詔微臣與張相公相度利害,設制置司改茶法並鹽礬諸稅。李咨當時為三司使,主持此事,改茶法的原‘三說法’為‘現錢法’,又在東南茶場行‘貼射法’。一年之間,所省及增收錢數至六百五十余萬貫,邊境糧草儲存,行新茶之前有的州縣不足一年之用,新法行後一般州縣儲存也夠四年之數,少的也能支持兩年多,效果斐然!”

呂夷簡此話一出,崇政殿裏一時鴉雀無聲。

當年支持新茶法的人,有兩位宰相,還有樞密副使李咨。至於其他的人,參知政事章得象是呂夷簡的人,禦史中丞韓億和知諫院孫祖德兩人是來旁聽的,不過是為了安慰台諫言官被廢後一事打擊的心靈,來聽了也免得新法定下之後他們又說三說四。

至於樞密使王曾與茶法一直無關,參知政事蔡齊雖然也當過三司使,任上卻沒有趕上茶法改革,算是無關的人。

天聖三年廢掉李咨茶法的人,孫奭極受趙禎信任,但已經故去,另一位就是現在被貶在外的夏竦,連呂夷簡現在都不想招惹他。

除了這兩人外,支持“三說法”地位最高的大臣就是寇瑊了。

當年李咨改茶法,確確實實是因為林特茶法有諸多弊端。問題是李咨茶法也不是完美無缺,兩三年之後一樣也是亂象橫生。因為支出銅錢太多,京城裏的府庫空虛,而茶場行了“貼射法”,好茶全歸了商人,剩下沒人要的官府兜底,白白貼錢,到了天聖三年廢李咨茶法那一樣也是不得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