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2/2頁)

“前些年談茶法,為什麽改為沿邊入中?所上理由,無非是綱運花費大,不如從商賈手裏采買便宜。又是官船造起來比私船貴,又是有鼠嚙蟲咬,又是小吏舞弊向茶鹽裏面攙泥沙,又是有沉沒之患。我就想不明白,這些弊端商賈也一樣有,為什麽到他們手裏就沒有事,綱運就忍受不了呢?無非是經手官員無力除弊,幹脆向商賈一推了之,等到商賈不通再漲價錢,最後還是要朝廷多花費嗎!多花這些錢,用綱運行不行?有哪一個經手官員算過這一筆賬?無他,對自己沒有好處罷了。入中采買,所有弊端都可以怪罪在商賈身上,朝廷追究不到自己的責任。至於對朝廷是利是弊,又有誰真心去管?實行入中采買這些年來,茶法一變再變,不變就無法支持。結果東南茶利全部都歸了入中商人,朝廷分文不得,公吏軍兵俸祿還得另外撥付。到了最後,也無非是數年沒有一石糧入陜西路,全都是從本路百姓身上搜刮而來。虛言國事,無非就是這種後果!”

聽了這長篇大論,趙禎好一會沒有說話,皺著眉頭,最終嘆了一口氣:“朕就是想知道國事到底該怎麽改?這樣因循不是辦法!”

徐平拱手道:“臣以為,既然知道要改革國政,那就要先搞清楚要改什麽,要怎麽改。如果沒有把握,那便想清楚改了一處,有哪些好處,有哪些弊端,隨時更正。世間並沒有靈丹妙藥,事情總是要一點一點做出來,急於求成不行的。”

“那怎麽搞清楚呢?”

“臣在三司,便說三司的事,其他衙門的事臣沒有經手,不敢妄言。如今編修條例所做的事,修新條例,便是要搞清楚如今天下錢糧,到底收多少,出多少,到底花在了什麽地方。收和出之間差多少,在哪裏虛耗了。用一兩年的時間,把數額搞清楚,把積壓的賬籍全部勾校,用新的條例保證今後不再積壓,以後不能再是一筆糊塗賬。賬目清楚了,經手官吏便不能再上下其手。此其一。”

趙禎點頭:“這一點你做得不錯,日後不要懈怠。”

“還有公吏,把三司和州縣吏員管的事情分門條類,哪些當管,哪些不當管,不能再讓他們一些人成為官員的奴仆,虛耗公帑。如此也便清楚了需要的公吏員額,只要保證公吏各有職司,依據事情多少,該補充人手便補充,該裁減便裁減,有的放矢。既然說冗吏,他們做多少事情明明白白才知道冗在哪裏。”

“這點也對,用心去做!”

“還有一點,陛下應當心裏有數,改革朝政,是要花錢的。只有向外花錢,新政才能順利地代替舊政,才能讓天下無怨言。如果想用新政攬財,必然招致民怨沸騰,搞得不好就會天下大亂。臣做的第三件事,便是為陛下聚財。有了錢財在手,等到後面決心要變更朝政的時候,也就少了許多顧忌。”

趙禎聽了這話,好一會才勉強點了點頭。如果朝廷有了錢財,那還改朝政幹什麽,之所以說要改革,不就是因為朝廷手裏沒錢嗎?但徐平說到這裏了,趙禎也不再直說不對。

“臣在三司,便為陛下做這三件事。三件事做了,或許也就知道朝政該如何改了,那時再作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