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2/2頁)

吃過了瓜,在一邊的水盆裏凈過了手,毛巾擦幹了,重新坐下。

鄭戩把自己放在石桌上的那一本書拿起來,雙手遞給徐平:“副使,這是最新的一本《錢法類書》,新印出來,拿來給您過目。”

徐平接過書,有些奇怪:“這事情不是已經讓你們三個拿主意了嗎?都是到了日子跟邸報一起取回來,怎麽今天你特意拿了來?”

鄭戩搖了搖頭:“這新的一本上,有歐陽修的一篇《論三司貨券》,對副使著實有些不恭敬。他趕在付印之前送來,也來不及先讓副使過目了。我們三個商量,只好先給他印了。歐陽修那個人,副使也知道,最是狂傲不馴,駁了他,還不知道又鬧出什麽來。還不如先給他印了,再從容反駁。”

一提歐陽修,徐平心裏就知道沒有好事情。這個家夥,眼高於頂,評論事情廣征博引,氣勢恢宏,而說人,則一向言語刻薄。一是因為思想上的沖突,再一個是因為徐平的身份,李用和的關系有近臣之嫌,升遷又太速,在他眼裏就有些看不起。自歐陽修初到京城,讓徐平幫著印韓愈文集之後,頂撞了徐平好幾次。

這是徐平前世名垂千古的人物,上過學的就沒有不知道他的,為什麽一直與自己不對付,讓徐平很是納悶。後來了解了歐陽修的生平,大致有些明白。

歐陽修這種性格,一是受家族的影響。

從歐陽修的父親,到他的叔父伯父,大多都是這種怪脾氣,歐陽修有樣學樣,不奇怪。歐陽修四歲父親歐陽觀去世,跟著母親托庇在叔父歐陽曄家裏,歐陽曄養他長大,教育他,對他影響很大。

歐陽曄那一代家裏在同一年一門三進士,後來歐陽修經常誇耀自己家是廬陵大族,就是懷念這種榮耀。實際上這三進士生前官當得不大,都是故去之後借著歐陽修的光追封上去的。官雖然不大,架子卻都不小,而且都敢於頂撞上司,受到打擊報復會引以為榮,成為歐陽家的家風。以歐陽曄為例,拒絕為上司陳堯咨以權謀私,後被排擠,終身不悔。他父親歐陽觀更是以一個小推官,硬不給轉運使面子。

歐陽修在這種環境裏長大,從小就被教育要成為這樣的人。再加上四歲而孤,嘗盡了人生的冷暖,少年成名,難免自負而又尖酸刻薄。

再一個影響歐陽修的,便是他思想上的導師孟子和韓愈。

韓愈不但深刻地影響了歐陽修的文風,以一己之力續孟子道統,更是讓歐陽修心向往之,視為偶像。而孟子長於雄辨,說起道理來汪洋恣肆,有的時候話也有刻薄之嫌,歐陽修的那一套,也是從前賢那裏學來的。

歐陽修這年輕人,細想起來,也怪不容易的。

但理解歸理解,知道他不容易歸知道,徐平可不會由著他,在自己這裏蹬著鼻子上臉。這還有完沒完了,一次又一次,難不成還上癮了?

歐陽修的堂叔歐陽穎,在丁謂年輕的時候便就結識交遊,相交甚厚,也得到丁謂的舉薦升官。但丁謂真正權傾天下之後,反而斷了來往,後來丁謂倒台,惟有他沒受到牽連。歐陽修這意思,還真是把自己當成丁謂了。

打開《錢法類書》,看歐陽修的那一篇《論三司貨券》,從頭看完,徐平的嘴角不由露出了微笑。鄭戩在一邊看著,一時摸不著頭腦,不清楚徐平什麽意思。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新的事物總會催生出新的思想,這就來了。

自從三司發行購物券,由於徐平管得嚴,購物券一路升值,現在已經等同於真金白銀。京城裏的大宗交易,很多都用購物券代替現錢和金銀,而且價值比券面的數值還要高一些。甚至一些富貴人家,由於購物券不貶值,還在家裏儲存起來。

基於這一點,歐陽修提出現在購物券,實際上已經等同於實錢。印購物券成本幾何?鑄錢成本幾何?明智的做法,應該用購物券代替現錢,省了每年的鑄錢之費。

舉手之勞,而朝廷獲利無數,竟然這麽長時間了都沒人提出來。最後一句話頗有歐陽修的風格,“主其事者,不智也!”

徐平看完,把書合上,對鄭戩道:“事有湊巧,今日館閣學士在我的外園聚會飲宴,歐陽修剛好也在其中。我把他叫來,當面問一問,是怎麽個不智法。哈哈哈!”

跟自己討論這個問題,歐陽修可是把臉湊過來讓自己踹,怎麽好辜負他?